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30篇
工人农民   18篇
世界政治   60篇
外交国际关系   49篇
法律   391篇
中国共产党   1329篇
中国政治   2127篇
政治理论   291篇
综合类   42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458篇
  2013年   436篇
  2012年   342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345篇
  2009年   331篇
  2008年   391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代价论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钢 《新东方》2001,10(6):5-10
人类面临的选择在一定意义上实质就是对价值、收益与代价、成本的权衡,或者说是在不同价值目标中争取最大,在相应的代价中力求最小的一种抉择。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既是人类的一种新的价值选择,同时更是一种代价的逼迫。正是能源危机、粮食短缺、资源匮乏、人口激增、贫富悬殊、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困境和危机的愈来愈严重,迫使人类不得不变革传统的发展模式,转变传统发展观念,选择新的发展道路。因此,能否走出生态环境危机的困扰直接涉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解决这一问题对人类来说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2.
建立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补偿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 我国改革与发展在未来的十年将遇到两大关键性的挑战:一是生态环境的恶化,二是东西部地区已有的和潜在的经济发展的差距持续拉大。而这两个问题之间互为因果,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国西部省区地处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上游地区。是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水源涵养地。同时又是我国生态敏感、脆弱地区,对改善全国生态环境最具影响,对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奋斗目标最为重要。我国最突出的环境问题的根源主要  相似文献   
73.
张正明 《前进》2000,(7):26-28
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和切入点 ,而退耕还林(草)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在不同区域、不同自然条件开展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工作 ,探索一套符合实际的退耕还林(草)的政策 ,可为有计划、分步骤稳妥地推进退耕还林(草)打下良好的基础。山西省偏关、河曲、保德县是国家确定的蒙晋西北黄土缓坡丘陵类型区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县。这三个县多年来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对这次退耕还林(草)工作的实施 ,措施较得力。一、中央退耕还林(草)举措深得民心退耕还林(草)是减少水土流…  相似文献   
74.
自主治理制度与西部生态环境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西部生态治理活动不断深入,自主治理制度的作用凸现。作为一种依靠内在规则而运行的治理制度,自主治理制度在信息、成本和主体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有效地扩大了主体范围,提高了治理绩效。针对我国自主治理制度发育相对迟缓的现状,应当从发展民间环保组织、提高公众和企业环保意识、培育社区内自主治理组织、构建生态文化观等方面促进我国自主治理制度的发育。  相似文献   
75.
政府、企业与农户、环境非政府组织是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三大主体;作为西部生态环境治理第一主体的政府面临五大矛盾,制约了主导作用的发挥;企业和农户既是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破坏者,又应该是治理的主体,要承担一定比例的治理成本;解决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各种问题,首要的是主体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76.
法律的基本原则直接决定了法律制度的基本性质、内容和价值取向,当生态环境危机威胁人类生存,人类与生态间的矛盾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时,金融法必须与时俱进真实反映人们对金融法的期望、追求和信仰,满足人类对金融法的多元、多层次的生态需要。金融法应根据金融资金运动和自然生态运动的规律与特点,通过金融与自然之间关系设定、原则要求和交易规范,强化金融宏观调控效力,提升经济发展效力,建立金融与生态双发展的合力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77.
生态环境损害问题困扰着大部分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各国日益重视生态环境损害的评估、赔偿及修复工作,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应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针对生态环境损害和司法对策文献的学科、国家、机构及作者分布特征,以及文献的共被引等信息可视化进行研究.研究发现:20世纪7...  相似文献   
78.
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现代国家走科学发展之路的一项重大战略性选择,它在真正意义上显示了人类社会历史方向的一次深刻变革和重大转折.本文从现代政府基本职能的视角出发,在分析国家干预环境问题的现实根源和相关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增进环境效益的实现路径,进而为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实践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9.
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性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晶莹 《前进》2006,(1):23-25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对于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关系的高度概括性描述,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指针。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转变现有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键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和实践形式,是我国现阶段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政策目标。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于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树立科学发展观,进…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