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0篇
中国共产党   43篇
中国政治   58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3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政治冷漠:农民对村委会选举的一种行为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魏星河  郭云华 《求实》2003,(10):60-6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广大农民的民主参与意识正日益增强 ,政治参与程度不断扩大 ,政治参与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在这种政治热情背后 ,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政治冷漠 ,其主要原因是基层干部在村委会选举过程中的许多不规范行为 ,进而导致政府信用在农民心中严重受损。进一步提高村委会选举的制度化、程序化显得特别的重要。  相似文献   
62.
村级选举中的村民政治冷漠原因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级换届选举中选民的政治冷漠现象在部分乡村具有普遍性。通过调查、总结,笔者认为选民出现政治冷漠现象,一方面与村民自身的特点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外界的因素,如乡村特点、制度落实情况等有关。  相似文献   
63.
齐格蒙·鲍曼通过对大屠杀的研究对现代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鲍曼认为,德国纳粹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不仅仅是犹太人历史上的一个悲惨事件,也并非德意志民族的一次反常行为,而是现代性本身的固有可能。科学的理性计算精神、技术的道德中立地位、社会管理的工程化趋势,正是这些现代化的本质要素,使得像大屠杀这样灭绝人性的惨剧成为设计者、执行者和受害者密切合作的集体行动。从鲍曼对当代的历史和社会结构极为深刻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后现代理论对政治和历史研究的巨大的冲击力。  相似文献   
64.
沈彬 《江淮法治》2011,(23):48-49
治愈“冷漠病”能靠严刑峻法吗?支持派找出西方法治国家的相关立法,比如《德国刑法典》规定,意外事故、公共危险或困境发生时需要救助,根据行为人当时的情况急救有可能.尤其对自己无重大危险且又不违背其他重要义务而不进行急救的,处1年以下自由刑或罚金。  相似文献   
65.
昆明市西山区福海社区韩家湾村有8个自然村组要拆迁,1700亩耕地要被征用,房屋在今年年初被限期拆除,政府没有出示征地手续,每亩25万元的征地款也未发放,冬天到了,安置房至今没有下落。村民为此上访过80多次,去过省委省政府、省人大政协、市区政府,但事情毫无进展。  相似文献   
66.
陈道武  卞桂平 《求实》2016,(10):22-27
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三卷中亚里士多德对"行为"进行三重阐释:意愿、被迫及无知。现实中的行为乱象属于复杂的矛盾体,因而趋于"被迫的意愿"。其存在表征是"善念"与"善举"的分离,根源在于个体与社会的价值冲突,实质则是社会变迁所催生的伦理难题。消解意愿中的"被迫性",须诉诸社会伦理与个体道德的双向构建,在个体与社会的良性生态中促成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7.
刘蜀山 《公民导刊》2011,(11):43-44
近期备受全国人民关注的佛山被碾女童小悦悦走了,带走了她如花骨朵般在风中碎裂的生命,也许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没有冷漠的路人,只有美丽的天使。但这个幼小孩童难以承受之痛的匆匆一生,给人们,甚至给一个民族在这个社会巨大变革期带来沉重的思考。  相似文献   
68.
微博     
何炅 《政府法制》2011,(33):64-64
我们这时代的人常常自诩生活压力太大,甚至懒得花精力去经营感情。有没有爱,似乎是不打紧的事。因为忙。不相爱的懒得分……因为忙,没有爱的也懒得找……可是,没有爱的人还可能真的快乐吗?再也不要冷漠到没有知觉,冷漠到看到生命也只当是与自己无关的影像。天气,越来越冷……人心,请暖一点!  相似文献   
69.
《求实》2019,(5)
作为补构公共能量场理论缺失的公共话语场在解释我国乡村治理问题时更具说服力。情景、权力和秩序构成了乡村公共话语场的理论逻辑,其中,情景逻辑在于对抗性空间的营造,权力逻辑重视基础性权力建设,秩序逻辑强调理性化有序博弈。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思路,梳理不同时期我国乡村公共话语场的变迁轨迹,可以发现:虚置、真空和失范分别是帝制时期、人民公社时期和乡政村治时期的具体表征,而基层政府的"话语霸权"和底层村民的"政治冷漠"是乡村公共话语场建构的结构性困境。基于此,应以乡村治理模式选择为切入点,在系统分析乡村柔性治理模式与乡村公共话语场耦合性的前提下,通过柔性治理结构的重塑,为乡村公共话语场的建构提供学理支持。  相似文献   
70.
我国农村农民受到传统政治、历史文化、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选举制度不健全、程序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缺乏政治参与热情。通过增强农民主体意识,培养农村选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普及农民法律知识,完善农村选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等方式来激发农民政治参与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