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0篇
中国共产党   43篇
中国政治   58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3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由于转型期中国特有的政治参与机制、公民政治素质、利益诉求、社会心态等因素,中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政治冷漠现象。从国家和社会两个层面分析,政治冷漠将对中国当前的政治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危害。要破解“政治冷漠症”,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消除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物质、制度、组织和人为障碍。  相似文献   
92.
“医疗冷漠”引出的行业管理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政 《现代领导》2003,(10):24-25
  相似文献   
93.
严羽 《廉政瞭望》2004,(5):17-19
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对此,大凡官员都能讲出一大套道理。但是,在实际行动中,有些官员正好相反,成了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他们不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对群众的疾苦视而不见,对群众的呼声充耳不闻,其冷漠程度令人心寒。而更令人忧虑的是,这种“官员冷漠病”在官场大行其遘,且呈蔓延之势。正如一位领导干部总结的那样:现在不少机关办事拖拉,效率低下,方法简单,态度粗暴,办事不讲规则讲关系,有利就干,无利就推,甚至执法不公、以权谋私。凡此种种的冷漠症,不下猛药,难治沉疴。  相似文献   
94.
前些日子,我开车和英国朋友杰克去附近某小城参加一个学术活动。在行驶中猛然发现不远处有很多人。有两辆卡车撞到了一起,其中一辆卡车被撞得破碎不堪,不少路过的司机纷纷掏出手机拍照。  相似文献   
95.
随着经济发展和物质条件的丰厚,有的人开始变得世俗,变得“现实”,人情日益冷漠,让我们感动的事越来越少。人们的思想和感受甚至追求也越来越局限于物质和利益,拘泥于权、钱之中,目前这种现象已经蔓延到了被称之为“清水衙门”的教育净土。  相似文献   
96.
在苏共执政过程中,由于其存有理论上的认识误区,导致合法性意识始终处于缺失状态.这给苏联的政治实践带来了十分严重的政治后果:政治妥协、政治协调的缺位与政治信息传递系统的扭曲;政治权力对社会的全面干预,并成为超越于法律、道德规范之外的政治力量;国家"文化和智力的贫困";民众的政治冷漠等.这一惨痛的历史教训必须认真汲取.  相似文献   
97.
随着晚报都市报的崛起,社会新闻几乎成为这些报纸的生命线,各报社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捕捉社会新闻线索,搞好社会新闻报道。但是在目前的报纸社会新闻报道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杂音"和"乱调",让人总觉得不舒服。以下,本文就近些年来出现在报纸的社会新闻报道作一分析,以求指出其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98.
消除政治冷漠 促进政治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冷漠是民主制度的大敌 ,政治参与则是民主制度建设的必要前提。目前 ,社会上蔓延的政治冷漠情绪不但是对个人政治权益的疏忽 ,也是我们民主制度建设的重大损失。因此 ,在当代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 ,消除政治冷漠 ,促进民众政治参与应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9.
社会冷漠现象是现阶段存在社会中的一种社会现象,当今越来越多的社会冷漠现象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影响着社会风气,并对我们的心理产生了影响。对社会冷漠现象产生背景、原因以及解决对策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0.
2012年过去了,新世纪已走过了13个年头。13年,在神州大地上变化了些什么?当摩天大楼耸立在新城镇的蓝图上,代替了小山村的田园、林野、.星河与鸡鸣;当又一代的农人带着大包小包,乘上飞驰的列车,去城市追寻生活与梦想:当更多的孩子可以走入大学,进入知识的海洋;当越来越多的人离开熟悉的邻里,住上新小区的商品房……城镇化、现代化的进程总带给我们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