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6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1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14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法律   2648篇
中国共产党   584篇
中国政治   875篇
政治理论   181篇
综合类   56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437篇
  2013年   423篇
  2012年   398篇
  2011年   440篇
  2010年   465篇
  2009年   441篇
  2008年   437篇
  2007年   285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保护知识产权观念的普及,包括商标在内的无形财产在知识经济时代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加入WTO,客观上使我们不得不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许多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将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而是要面向整个国际市场.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品牌便成为开路先锋.因此,有必要对商标的国际注册制度进行全面的了解,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在开放型的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992.
993.
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在8月初提出“一边一国”之言论,并不早偶然的,而是其处心积虑长期图谋的结果。陈水扁是继李登辉的“两国论”的另一个“台独”版本,只不过是用不同的调子推出,企图想鱼目混珠,欺骗台湾百姓。陈水扁如此动作及主张是在玩火,是拿  相似文献   
994.
根据现行<刑法>中贪污罪的有关规定,集体所有的财产不宜成为贪污罪的犯罪对象.  相似文献   
995.
三、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理论基础从上面论述看 ,精神损害赔偿作为权利受到侵害的一种财产性责任 ① 的救济方式 ,在各国都得到了普遍的接受与确认。受害人在其权益受到不法行为侵害后 ,为什么有权要求他人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呢 ?这就涉及到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基础问题 ,即精神损害赔偿原则在法律上存在的根据是什么。(一 )精神损害赔偿设立的基础在于精神损害是非财产损害 ,有损害就应有救济。财产权与人身权 (非财产权 ) ,是民事主体享有的两大基本权利。前者是自然人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而后者 (包括人格权以及身份权 )则是财产权的基…  相似文献   
996.
论未成年人财产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立人格的未成年人拥有与家庭财产相区分的个人财产 ,而我国目前却没有体系化的未成年人财产制度。所以 ,应当通过法律明确未成年人财产的范围 ,明确父母于未成年人财产上的管理和处分的权限 ,以维护未成年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997.
2001年10月22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李纪周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玩忽职守罪数罪并罚,判处其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相似文献   
998.
论对法人的非财产损害赔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法人的非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由于用语上的不同而导致该制度的不明确化和司法实践上的混乱。本文从法人非财产损害的基本概念出发,从法人的权利能力、法人人格权、非财产损害认定的客观性和相关立法目的、法人权利义务的平等性以及权利保护形式等五个方面考察了法人非财产损害赔偿的理论依据,并探讨了在我国确立法人非财产损害赔偿制度的意义和途径。  相似文献   
999.
历史地、体系地认识物权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前,我国民法学界进行了一场关于究竟是制定物权法还是财产权法的讨论。这一理论争议的意义已远远超出制定一个什么样的单行法的本身,它使我们对传统民法理论进行一次深刻的反思,并寻求理论创新,为民法典的制定提供理论准备。梁慧星教授与郑成思教授分执一词,各述己见。那么学界同仁对此有何见解?为此,本刊编辑了一组笔谈。  相似文献   
1000.
代位权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驰 《法学》2002,(10)
与传统理论相比,我国合同法代位权制度因变“入库规则”为债权人直接受偿,故成立要件、客体、行使方式、效力和债务人诉讼地位等也随之变动。如此变动可能获得便利债权人等价值,但却与代位权制度的逻辑体系和设立目的、法律的公平正义以及立法欲达到的可操作性和法律间相互协调统一的意图背道而驰。因此,我国的变异规定只能是权宜之计。在恢复其本来面目前,应在认定代位权的成立要件和客体范围等方面从严把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