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5篇
  免费   24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10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810篇
中国共产党   168篇
中国政治   694篇
政治理论   34篇
综合类   36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265篇
  2013年   281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304篇
  2009年   305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蒋劲锋 《行政与法》2007,(9):115-118
刑事工作和对刑事案件开展的新闻报道构成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为了建立两者的和谐良性互动,应从价值、真实标准、控制力量、信息、程序等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在以马列主义等科学哲理和依法治国目标等为主要内容的指导思想指引下,新闻工作应避免与前者消极的冲突,寻找共赢的互补,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选择案件进行报道,遵守合法、平衡和全程、无罪推定、追求客观真实,尊重法律真实等原则。  相似文献   
32.
2007年7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两高”《意见》),该意见对于目前司法实践中新出现的受贿罪类型作出了界定,解决了许多法律适用问题,其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对于“两高”《意见》规定中的具体内容如何适用,以及是否有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值得研究。本期特组织以下几篇文章,就有关“两高”《意见》中的法律适用和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3.
《北京支部生活》2007,(8):68-69
2007年7月8日高,最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规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了十种新类型受贿刑事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34.
黄印 《公安教育》2005,(8):19-23
所谓“命案”,是指故意杀人、伤害、抢劫、强奸、绑架、爆炸、纵火、投毒等致人死亡的这八类刑事案件的统称。这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是公安实践部门对这八类刑事案件统称的一种专门术语。2001年以来,武汉市公安机关创造性地率先在全国提出了“命案必破”的工作目标。经过三年来的实践和摸索,各地公安机关都将“命案必破”作为公安工作的首要任务,并先后开展了“侦破命案专项行动”。公安部负责人于2004年11月4日表示,2004年年初开展的全国公安机关“侦破命案专项行动”取得显著战果,公安部要求各地公安机关对命案侦破工作一抓三年…  相似文献   
35.
《天津检察》2006,(2):67-68
为正确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根据刑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现就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相似文献   
36.
犯罪学发展至今,仍然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研究为辅,主要原因是缺少分析犯罪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无法建立犯罪模型。文章首先在M arkov骨架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K-G过程的基本概念并给出相应定理,然后从社会犯罪的实际问题出发,以建立犯罪控制系统为目的,建立了宏观犯罪模型———社会治安稳定性模型,并用K-G过程研究了此模型,给出概率分布。  相似文献   
37.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十九条规定,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在刑事案件立案以后第一审判决宣告以前提起。第一审判决生效后,可另行提起民事诉讼。可见,当事人在刑事案件中遭受侵害,可以在刑事审判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也可以另案提起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本质上仍然是民事诉讼,既然民事诉讼中允许精神赔偿,附带民事诉讼中也应当允许精神赔偿。  相似文献   
38.
《唯实》2005,(2):55-57
记者:最近,在南京召开的全国命案侦破工作会议上,江苏省公安厅黄明厅长介绍了我省公安履行神圣职责,打造平安江苏,取得命案破案率全国第一的经验。下面请您谈谈近年来我省侦破命案工作的情况。  相似文献   
39.
这里所指的强制戒毒时间是指吸食、注射毒品成瘾的人员被公安机关强制戒毒至发现还有犯罪行为未处理,终止强制戒毒所内戒毒,依法转为刑事案件时的这段时间。强制戒毒时间能否折抵刑期,在法院系统内部或检、法两家均存在分歧,有的法院刑事判决书中将强制戒毒时间折抵了刑期,有的法院又没有折抵刑期,显失法律的威严、  相似文献   
40.
《刑事诉讼法》应单独设置“未成年人案件特别程序”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899年美国伊利诺斯州的《少年法庭法》出台以来,世界多数国家都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理从实体到程序作出了特别的规定,无论采用何种立法体例,目前各国关于未成年人案件刑事诉讼程序的立法已基本趋于专门化,并形成了以之为主要特征的少年司法制度。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的特性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臆断的产物。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未成年人这一特定的年龄阶段必然会形成相应的身心发展特征,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所转移的。处在人生特定阶段的未成年人,更需要社会的关心,同样也更需要法律的保护。在未成年人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