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06篇
  免费   34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106篇
工人农民   292篇
世界政治   88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2篇
法律   10603篇
中国共产党   4030篇
中国政治   7163篇
政治理论   1567篇
综合类   5741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366篇
  2022年   323篇
  2021年   405篇
  2020年   525篇
  2019年   278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388篇
  2015年   801篇
  2014年   2328篇
  2013年   2382篇
  2012年   2605篇
  2011年   2657篇
  2010年   2515篇
  2009年   2459篇
  2008年   2465篇
  2007年   1908篇
  2006年   1511篇
  2005年   1317篇
  2004年   1123篇
  2003年   1048篇
  2002年   994篇
  2001年   761篇
  2000年   599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自经历70年代犯罪高峰以来,美国的刑事司法体系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警务模式、刑事审判、刑罚执行等各个领域在指导思想,基本理论以及具体的工作方式方面都在发生变化,各项改革措施纷纷出台。替代监禁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各州地方法院刑事审判改革的一项比较成功的举措。  相似文献   
72.
推进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制度,有着科学的理论基础和迫切的现实需要。从理论基础上看,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刑罚观、行刑社会化理论、两极化的刑事政策理论、监狱行刑悖论、刑罚的经济性理论等的支持。从现实依据上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决监狱拥挤和减少行刑成本、推进司法体制改革、适应国际行刑趋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3.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可以申请贷款,对倍受资金困扰的下岗失业人员来说宛如春风送雨。但从总体上看小额贷款叫好不叫座,制约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工作进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74.
75.
2001年7月5日,河南省商水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内国徽高悬,庄严肃穆。  相似文献   
76.
中央确定今年为“转变作风年”和“调查研究年”,旨在切实解决当前党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扶正祛邪.组织部门.在“转变作风年”活动中。应该当好以下四种角色。  相似文献   
77.
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生效并有效发挥作用之前 ,巴勒莫公约将是国际社会最为重要的打击腐败犯罪的国际公约之一 ,也是目前我国打击腐败犯罪 ,阻截“三外潮”所能利用的最有力国际法资源  相似文献   
78.
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民愤与审判之间一直存在着难以避免的紧张关系。民愤的发生发展有其独特的心理机制,而两面性则是其固有的基本属性。因此它对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对刑罚的道德目的和实用目的甚至对整个刑事法治的影响都是利弊同存的,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民愤在审判中的作用都是不足取的。理性的态度应当是审慎地进行制度上的设计与完善,以让民愤扬长避短,帮助实现审判的公正。  相似文献   
79.
刑事政策对刑事审判的意义重大,它不仅影响刑事审判的价值目标取向,而且对刑事审判具有强力的制约作用,同时其精神也是法官自由裁量权的题中应有之义。但重刑的、非理性的、越位的刑事政策会导致审判活动偏离刑事司法价值,造成司法不公,破坏诉讼法治。当前,应着重对刑事政策重新定位,使刑事政策沿着法治化的轨道运行。重塑刑事政策的价值观,恢复公正的刑事审判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0.
完善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的若干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社会(性质)犯罪是一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有组织犯罪,该犯罪具有犯罪活动的组织性、犯罪目的的特定性、犯罪活动的腐蚀性、犯罪行为的破坏性等特征,社会危害性极大。我国1997年刑法首次对其进行规定,使反“黑”终于有法可依。然而,由于经验的不足,反“黑”刑事立法和对策设计尚有许多缺陷。根据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从实体法与程序法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