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42篇
  免费   238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383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7011篇
中国共产党   293篇
中国政治   1822篇
政治理论   270篇
综合类   2774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80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328篇
  2014年   787篇
  2013年   831篇
  2012年   897篇
  2011年   1066篇
  2010年   1028篇
  2009年   1106篇
  2008年   1124篇
  2007年   930篇
  2006年   601篇
  2005年   513篇
  2004年   467篇
  2003年   437篇
  2002年   397篇
  2001年   336篇
  2000年   222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无论在刑法理论中还是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犯罪化与非犯罪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印证的概念,两者都属于刑法运行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单纯地强调犯罪化或是非犯罪化都有片面之虞,是对这两个概念内在价值意义的不全面理解。犯罪化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在于它体现了刑事法治的内涵构造;非犯罪化则对构建刑事和谐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2.
[编者按] 为促进检察理论研究,加强学术对话,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于2007年11月8日-9日在上海浦东召开.本届论坛以"和谐社会与法律监督"为主题,对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与检察权的行使、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检察权配置与行使、刑事和解与检察权的行使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特将论坛中的精彩发言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93.
近年来,随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各级司法实务部门的逐步贯彻适用,司法机关开始在实践中自发探索与宽严相济政策相配套的刑事证据制度,具体包括:针对严重刑事犯罪,容忍特殊的取证方式;构建特殊的证明标准;设定特殊的推定规则;采用特殊的认证规则;区分不同犯罪,建立不同的证据调查程序,等等。实践中推行的上述改革虽然在总体效果上差强人意,但客观地讲,也存在着改革的形式合法性与实质合理性问题。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为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而对证据制度作出的调整和改革有两个大的宏观方向问题,应当重点予以思考和关注:一是实践改革的底限问题。为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确有必要对现行的诸多制度进行改革,这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这种改革应当有一个度,尤其是不能突破法治国家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原理与框架,诸如认可犯意引诱取证的合法性、通过类司法解释建立法律推定规范等改革举措,均因为突  相似文献   
994.
余向阳  李斌  卓茂华 《法制与社会》2010,(25):117-118,120
司法的人民性,是我国人民司法的优良传统。当前,人民对刑事司法的新要求、新期待与日俱增,只有坚持刑事司法的人民性,才能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之内人人享自由、法律之中人人受保护、法律之下人人遵守的法律愿景。实际上,人民性是刑事司法的内在属性:刑事审判为人民而审判,刑事审判由人民来审判,刑事审判是人权保障的前沿阵地。刑事司法实现人民性的路径包括: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满足人民群众对刑事审判的司法需求;改造司法行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刑事审判的司法期待;以人为本,保护当事人正当权益;司法大众化,引导人民参与和认同刑事司法。  相似文献   
995.
宽严相济是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基本刑事政策。宽严相济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宽,另一方面是严,宽和严有机结合、区别对待。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公安侦查工作需要改变观念,谨慎立案,正确适用刑事强制措施,全面收集证据,建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侦办的特殊制度,在侦查终结的处理上依法进行非犯罪化、非刑罚化处理并建立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996.
恢复性司法作为一种与传统刑事司法制度完全不同的新型的理念与运作模式,正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思考,并且在许多国家进行了程度不同的尝试。合理引入恢复性司法制度,确定恢复性司法理念,对于化解社会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和谐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尚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恢复性司法模式,恢复性司法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实践问题。本专题着重对恢复性司法的理论问题及在我国的实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97.
刑事审判作为一种正义的实现过程,蕴涵丰富多姿的美,其中的戏剧美最为显著,戏剧艺术表现的综合性与刑事审判蕴涵的多种美的表现形态相通,戏剧集中反映矛盾冲突与刑事审判的对抗性暗合,戏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与刑事裁判类型的多元化对照。发掘刑事审判的戏剧美旨在通过直观的认识来发现刑事审判美的秩序,探求这种秩序形成的审美动因,并为刑事审判构建提供某种可以参照的美学标准和原则。  相似文献   
998.
先事实判断、后价值评价是认识事物进而决定价值取舍的普遍方法.通说的犯罪成立要件模式具有静态性和整体性.事实判断和价值评价同时地、一次性地完成,不仅混同事实判断和价值评价,而且颠倒了先事实判断、后价值评价的顺序,引致诸多弊端.构建由典型事实到刑事违法性的两要件双层次犯罪成立模式,能克服现存犯罪成立要件模式之弊,对确保刑法功能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违法阻却和责任阻却抗辩事由的证明责任由控方还是被告方承担,可以从刑事推定的适用、犯罪构成理论、诉讼模式的差异以及价值权衡等诸多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考量,得出我国刑事抗辩事由的客观证明责任由控方承担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00.
刑事模拟画像就是将目击者或当事人大脑中存在的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信息转化为直观的可供他人辨认的图像信息。它不同于其它刑事技术的特点在于:离不开目击者或当事人(以下统称见证人)的积极配合。保护见证人的记忆,掌握对见证人的询问技巧,对开展刑事模拟画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