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5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05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2040篇
中国共产党   77篇
中国政治   447篇
政治理论   82篇
综合类   74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305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61.
《刑法修正案(八)》着眼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立足于人权保障和社会保护的统一,从刑法理论上讲,体现了刑法的人道性和功利性、保守性和适时性、宽容性和严厉性上的科学选择和合理平衡。一、刑法的人道性和功利性《刑法修正案(八)》的最大亮点是取消了13种犯罪的死刑刑罚,取消死刑的罪名占目前刑法68  相似文献   
162.
吴献萍 《求索》2011,(10):172-173,213
环境犯罪的特殊性对传统刑事责任实现方式提出了挑战,单一适用刑罚处罚已难以适应环境保护的需要。为了在打击环境犯罪的同时有效预防环境犯罪,修复和保护生态利益,在非刑罚化成为当代世界性刑法改革运动两大主题之一的背景下,对环境犯罪进行非刑罚化处罚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同时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3.
于志刚 《法学研究》2011,(1):150-166
前科株连效应是指犯罪人的犯罪记录导致其近亲属和其他家庭成员基于法律法规的规定而受到规范性的株连评价,进而导致特定的权利遭到限制、特定的资格遭到剥夺的情况。此种规范性评价立足于犯罪人的犯罪记录,将本应由犯罪人独立承担的不利法律后果从法律层面上延伸到了犯罪人的近亲属和其他家庭成员。中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广泛存在着前科株连制度,不仅对于犯罪人回归社会形成了巨大的现实障碍,而且客观上严重破坏着犯罪人的家庭关系,促使犯罪人及其近亲属和其他家庭成员走向社会的对立面,成为可能再次实施犯罪的潜在犯罪人群体。  相似文献   
164.
李伟娜 《人民论坛》2014,(2):120-122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突出,急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刑法是维护社会和谐的最后一道防线,现行刑罚体系存在结构性缺陷,重刑主义根深蒂固,迫切需要建立轻罪制度,这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在要求和刑罚体系改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5.
当前世界各国均在两极化刑事政策的推动下,对本国的刑罚制度进行改革,我国《刑法修正案(八)》集中体现了这一发展趋势,但同时,我国刑罚制度依然存在整体刑罚结构仍然趋重、管制适用范围狭窄等问题和不足,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剖析并进一步提出完善管制和缓刑,强化监管措施和监管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6.
社区矫正是当前刑事司法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刑罚执行制度,宁夏回族自治区虽然从2009年才开始在实践中践行这项制度,但因为是在借鉴其他省(区、市)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积极的探索努力,在社区矫正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诸多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167.
正中文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吉尔吉斯共和国(以下称双方),在相互尊重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为加强两国在刑事司法领域的合作,使被判刑人得以在其国籍国服刑,以有利于被判刑人重返社会,决定缔结本条约,并议定下列各条:第一条定义在本条约中:(一)"移交方"系指可能或者已经将被判刑  相似文献   
168.
正(2014年6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决定:批准2012年12月18日由司法部部长吴爱英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  相似文献   
169.
自1987年通过《海关法》规定法人刑事责任以来,立法机关从未停顿过扩大法人犯罪范围的步伐。在1997年之后通过的一部特别刑法与八个刑法修正案之中,有近半的条文规定了新的法人犯罪。但事实表明,日趋严格的刑事立法在预防法人犯罪方面并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与死刑立法相似,徒具象征意义与符号意义。对当前法人犯罪立法的政治解读表明,对处于强势地位的法人,尤其是国有企业而言,受到刑罚制裁的概率很小,而且犯罪成本很低。但是,法人犯罪立法的扩大,能够将公众注意力从制度本身转移至孤立的事件乃至个人,能够为选择性执法提供更多的机会,并减少法人乃至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0.
刑罚是犯罪的后果。但同时又是社会运行和社会存在的一部分。如果刑罚没有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没有得到罪犯的诚服,那么刑罚的社会责任就无从谈起。刑罚的功效也会大打折扣。罪犯实质意义上的重返社会也是不可能的,更有甚者。有的终其一生把犯罪作为自己的职业,疯狂地报复社会。刑罚构制的原则思想应当是在打击犯罪和尊重人权的基础上,贯穿功利性与人道性的理性思维下,科学预测,合理配置,兼顾社会性和法律性,做到发挥出刑罚功效的最大化。在社会转型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