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27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甲企业上世纪50年代末通过划拨方式取得包括引起争议的地块在内的土地使用权。60年代初.乙金业为拓展商业网点。同时甲企业为方便职工生活.经人民政府协调,由甲企业将面积为120平方米的砖水结构房屋出借给乙企业作开办商店之用,直至80年代初商店因故关闭.但房屋未归还甲企业。90年代中期甲企业根据法律规定及政府通知.申请办理了包括该出借部分的土地使用权证。乙企业得知后同期向国土部门申请办理该地块之土地使用权证,未获准许。  相似文献   
72.
近来.人们较多地关注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对于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流失情况.缺少应有的注意。据有关方面测算,在近12万亿元的国有经营型和非经营型资产中.由政府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资产约4万亿元.占国有资产的三分之一。这些资产中.通过上级划拨分配方式无偿取得、由政府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国有土地.有些已经被单位用于商业开发;为数不少的房产以及部门车辆、设备.不少却被使用单位用于经营。  相似文献   
73.
《商务与法律》2005,(3):34-35
最高人民法院2005年6月28日公布了《关于审理涉及国有上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自2005年8月1日起施行。该司法解释共28条,主要内容包括如下:(1)司法解释明确。土地使用权出让的主体只能是市、县人民政府。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订立与履行则由市、县人民政府的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而且对甲衡划拨土地使用权人和受让方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起到了积极的保护作用。此外。对“一地数转”引发的纠纷。  相似文献   
74.
彭红 《中国人大》2010,(5):17-17
“江苏淮安2007年初在全国首创以出让土地性质的共有产权房替代划拨土地经适房,三年多的实践已充分证明了优越性。这两年我们扩大创新成果建立了与之配套的住房保障基金,并正在努力破解被保障家庭买得起、买得了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建议推行共有产权房解决“购房难”。  相似文献   
75.
建规[2012]22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规划局(委):为规范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提高城乡规划依法行政水平,促进反腐倡廉工作,根据《城乡规划法》、《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我部制定了《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76.
金孵 《检察风云》2013,(16):20-23
"菜篮子"砸向副市长此次温州官场震荡源于"菜篮子","震荡源"应国权一度是影响温州经济的风云人物。1998年,时任温州市蔬菜公司董事长的应国权,主动联合温州市食品公司、市肉联厂组建成继天津之后的全国第二个菜篮子"航空母舰"——温州菜篮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菜篮子集团公司")。这一度被温州媒体所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77.
78.
随着电子通信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网上银行已成为金融服务的主要手段,其中小额电子资金划拨(Consumer 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s)业务是近几年金融业务发展和普及最快的业务之一。这个新兴的金融服务业务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资金划拨方式,也对世界各国的金融立法产生了冲击。尤其当小额电子资金划拨中出现因欺诈而造成的损失时,其损失额如何在客户与银行之间分担,更是一个棘手的法律问题。本文将结合我国和国外的相关法律法规对这类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9.
社会实践中相当数量上存在划拨用地转化为出让用地进而进行商品房开发、入市交易的行为。《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9条规定的"……应当由受让方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自生效以来,在法学理论界和法律实务界引发了广泛争鸣,而在现实生活实践中,更是促发了商品房买受人被以各种形式和理由要求承担补交土地出让金或其中一部分的情况,寻根溯源,厘清补缴土地出让金的义务主体是"变性"后的土地使用权受让人,对于统一理论认识和实务操作意义匪浅。  相似文献   
80.
虽然担保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中对房地产应当一并抵押做了规定,但由于历史及我国土地和房产由不同部门进行管理等原因,仍大量存在着建设用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分别抵押的情形。法律对分别抵押的效力及处理并无明确规定,特别是国有划拨土地问题涉及到国家利益及国家对土地的管理问题,司法实务中对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分别抵押的效力认定及处理不尽相同,造成了实务上的混乱。本文认为,可以在实现抵押权时,让权利人补交土地出让金,并设置不得改变土地用途等条件。实现抵押权时,将建筑物的土地使用权分别作价,统一拍卖、变卖给同一受让主体,仅就取得的价值分别优先清偿所保障的债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