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31篇
中国共产党   30篇
中国政治   42篇
政治理论   32篇
综合类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在我国民法典的编纂过程中,是否应为自然人人格标识商业利用创设民事权利,民商法学界存有争议.研究表明,为自然人人格标识商业利用创设民事权利具有正当性,所创设的权利名称可为自然人人格标识商业利用权.建议将自然人人格标识商业利用权纳入民法典财产权体系,并运用绝对权和相对权模式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122.
改革开放伊始,作为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同志就告诫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只有打造一个高效廉洁、诚实守信、说话算话的政府,才能不断赢得全国各族人民对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能力的信任和信心,才能提高全社会的凝聚力,才能提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的公信度。政治诚信思想贯穿在邓小平治国理政活动的始终,其核心价值理念是保持政策的惯常性、让人民得实惠和有效的制度供给及其承诺,分别构成了现代民主政府取信于民的理性必然、现实进路和道德抉择。  相似文献   
123.
周洪军 《理论学刊》2005,(11):21-23
在中西文明的早期,存在着儒学和怀疑主义两种不同哲学创设。处于童年时期的人类受到了这两种风格迥异的哲学创设影响之后,中西文明便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它们对认识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对主体性,即对人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特性方面的思想孕育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4.
执法检查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与全国人大常委会逐渐壮大的过程如影相随、相伴相生.时至今日,执法检查已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最常规、最稳定、最有影响的监督手段.其发展演化的过程表明,权威是在不断的惯常化运作中为人们所熟知、习惯、接受和尊重的.当社会需求和组织智慧默契地交融、合作与相互强化时,权力的合法性便在其日复一日的运行中自我强化.该过程也以小见大地说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已初显其矫健的身躯,但仍应对其可能存在的问题保持清醒的认知.  相似文献   
125.
客观归责理论的创新性仅体现在:它利用归责这一古老的概念,将众多原本分散存在的、用于限制构成要件成立范围的学说汇集成了一个整体。尽管该理论提出了个别有益的洞见,但从总体上来说,它试图对结果犯不法进行规范性限制的努力并不成功。第一,客观归责理论掩盖了一个本应先于结果归责而展开独立判断的核心问题,即符合构成要件的不法举动。第二,仅仅从客观方面出发,无法合理地解决行为是否创设了法所不容许之风险的问题。第三,把结果归责的问题放在客观构成要件中来处理的做法显得操之过急,在此之前应当先行判断行为人的责任能力。对于客观归责理论的批判性考察表明,本质上源于自然主义时代的传统犯罪论体系亟待修正。  相似文献   
126.
优化情境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更好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笔者从教学情境角度,针对情境创设的真实性、情境选择的典型性、情境架构的整体性以及情境设计的针对性这四个维度谈谈教师在教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模块时应该如何进行整体性设计,以进一步优化情境的功能,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7.
128.
本文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理论前提;从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独特功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出现的新情况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设的必要性;从明确指导思想,根据高校自身特点开展环境创设工作,重视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开发,结合实际、运用适当的环境创设方法,与时俱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创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9.
王莹 《中外法学》2013,(2):325-346
我国不纯正不作为犯罪理论的通说采取的是形式的义务来源说,在形式义务来源说的理论框架下,先行行为作为义务的认定存在诸多问题。传统形式说对先行行为范围不作实质性限定,导致先行行为不纯正不作为的刑事责任泛滥。本文尝试在对先行行为教义学演进素描式勾勒的基础上,揭示先行行为从归因到归责的发展历程。先行行为只有对损害结果具有可归责性,才能引发阻止该损害结果发生的义务。因此,应当以客观归责标准衡量先行行为,并对其进行合理的限定。首先,先行行为必须是一种风险创设行为;其次,先行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必须存在风险关联,即对受(不作为)侵害法益的保护必须符合先行行为所违反的规范保护目的。  相似文献   
130.
张鹏 《法学》2006,(12):12-23
物权法定原则被公认为是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在以前各次《物权法草案》中均得到严格确认,但是,《物权法草案》五次审议稿和六次审议稿均否定了物权法定原则,而采用了物权自由创设原则。这一修改可以看作是对传统物权法的一个颠覆性、根本性的修改。其实,物权法定原则本身确实缺少其合理性,并且难以通过所谓的物权法定之缓和而得到弥补。但是,由于我国法学理论界的主流观点仍是坚持物权法定原则,所以,对于如何在物权自由创设原则下重新构建新型的不同于传统民法的物权体系仍然缺少理论研究。因此,有必要就在物权自由创设原则下构建我国的物权体系问题提出相对全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