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22篇
工人农民   83篇
世界政治   8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2篇
法律   212篇
中国共产党   1203篇
中国政治   1472篇
政治理论   313篇
综合类   4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424篇
  2013年   357篇
  2012年   320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378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现行隔离式的流动人口管理方式已经不合时宜了,实行流动人口的市民化管理是改革的一个方向,这就需要管理体制、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配套改革,为实现这一转变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2.
能力建设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能力建设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启示,是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市场经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我国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人的思维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能力建设,就是为了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而展开的开发人的潜能,增强人的能力和充分发挥人的能力的教育、培养、配置、使用、管理和激励的活动和过程.围绕培养和提高人的创造能力,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加强领导和管理,实现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建立能力运行机制,塑造能力人,营造能力型组织和能力型社会,是当前我国进行能力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3.
徐晴 《台声》2004,(9):28-29
在中国未来开放进程中,约占中国经济总量1/5的环渤海区域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正在加速崛起。作为中目北方重要经济区域,环渤海地区对中国西部大开发、摄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拉动作用日趋凸现。而环渤海的经济中心城市——天津市,作为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人文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使之成为我国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就是在这样一个城市。台资企业抓住一个又一个机遇,日益活跃发展壮大起来。为天津市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64.
一是民生类制度创新。就业(劳动力市场)制度、收人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医疗卫生和教育制度等,与亿万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要下大力气建立促进就业、城乡劳动力流动制度和新型户籍制度;探索一套公平和效率相协调的分配体制,建立健全养老、失业和城乡医疗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5.
中国制造业尽管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努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还不足以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世界工厂".从发展趋势上看,中国完全具备将来成为"世界工厂"的潜能,体现在一是中国完全能够逐步达到成为"世界工厂"所需要具备的经济规模;二是中国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广阔的国内市场规模;三是中国拥有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和制度环境保障.但要把这种潜能变为现实,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包括要调整和优化结构,推进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通过深化改革,激活机制,使制造业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能够率先到位;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国家要为制造业企业的更新改造创造条件等.  相似文献   
66.
人是一种二重性存在物。人的社会性、精神性、理想性特性表明人具有对生活境界的追求。中西方人文主义者对生活境界的探讨是一种状态的描述。基于人的实践生存方式,从动态的活动的视角理解生活境界,可以认为,创造是提高生活境界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67.
西方将哲学称作“形而上学 (metaphysics)”,“meta”和“physics”缺一不可。“形而上学”不能“形式化”,“时间”与“自由”进入“形而上学”,也不能“形式化”。“时间”不可分割,但“时间”与“自由”皆有“度”。“自由”有“你我他”,“时间”有“过去现在未来”。同时这也是“存在”的状态———“人自由者”的一种特殊“存在状态 (Dasein)”。“人”作为“Da sein”是“有死者会死者”,以“死”来划分“时间”的“维度”。“生死”这一过程,就是“自我”的“现时在世”。然而,“死”仍提示着“他者”。在“Dasein”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度”中,“未来”居于核心的地位。“人”作为“自由者”,是“创造者”。“自由”的“创造”,使“非存在”成为“存在”。“自由”之“创造”,使“未来”成为“希望”。“希望”又使传统哲学范畴的地位发生变化,“可能性现实性”如同“自由必然”一样在理解上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68.
顾仲阳 《民主》2005,(6):47-47
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是: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切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切实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切实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切实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  相似文献   
69.
中央提出建立学习型社会以来,各地已经取得经验.公安大练兵正朝学习型公安发展,并且在十个方面接近"学习型"特征.如何克服大练兵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习的内在活力,并将学习势头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答案就是"顺势导向学习型公安".  相似文献   
70.
现代性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秩序、政治体制、文化状况的统称.质疑现代性、批判现代性是后现代主义的根本特征与价值取向.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质疑,主要有:以"微观权力论"质疑批判了西方所谓的建立在理性主义基础上的自由民主制度;以"工具理性"概念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异化为统治人的力量,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以"非中心化"思想,质疑现代化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中心主义,诸如,人类中心主义、个人中心主义、欧洲中心主义等等,同时表达了对处于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的价值和利益的关注.这些质疑对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启迪是:首先要明确我们搞的现代化不是西方化,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社会主义道路,促进生产力发展,才能避免西方现代化中出现的一些弊端;在现代化进程中,要注意从产生异化的原因入手,创造条件防止科学技术异化为统治人的力量;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要拒斥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正确认识、处理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矛盾,求得经济与社会的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