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3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30篇
各国政治   75篇
工人农民   16篇
世界政治   14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5篇
法律   1126篇
中国共产党   1248篇
中国政治   1279篇
政治理论   595篇
综合类   90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224篇
  2020年   472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377篇
  2013年   348篇
  2012年   319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373篇
  2009年   379篇
  2008年   369篇
  2007年   255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论感觉公正     
蔡慧永 《中国审判》2012,(10):92-93
理论上通常将司法公正分为"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类。但对老百姓而言,他们只关心办案过程公正不公正、结果公正不公正、说话公正不公正。凯尔森的相对正义论就认为,正义不过是个人或个别集团的感情的任意表露,宣称某某行为是公正的,只不过表明我赞成这个,我也希望你这样做。简言之,民众在看待正义问题时是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笔者建议在司法公正的研究中引入"感觉公正"这一理念。所谓感觉公正,即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以实体、程序和  相似文献   
192.
超法规犯罪阻却事由理论的引入,对我国法治的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罪刑法定原则的精神是避免突破刑法的规定处罚行为人,其核心思想是保障人权,这与超法规犯罪阻却事由理论不谋而合。在我国现有的犯罪体系下,超法规犯罪阻却事由能够自洽,并不存在体系障碍。超法规犯罪阻却事由理论将从违法与有责两个阶层阻却犯罪的成立。  相似文献   
193.
元代之前,有关宫调的理论,均不出于"音乐"论的范畴,但自元曲产生之后,曲论者纷纷讨论宫调的"声情风格",由此而形成了"宫调声情说"。产生这种转向的主要原因在于:金元时代战乱频繁,尤其是少数民族的南侵,使得宋代的礼乐制度及职官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但却造就了各民族多元艺术的融合,并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元曲文艺风格。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各民族音乐的乐律具有较大差异,无法形成统一的标准,加之当时乐律不讲、音声失传,礼乐大乱,雅音杂俗,俗乐窜雅的历史文化背景,这最终导致曲论者放弃对音律的讨论,转而探寻宫调声情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94.
刑事政策和刑法教义学究竟有怎样的关系,日益引起学者的关注.刑法教义学是国家对刑事政策目的的反应,现代民主法治国家应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刑事政策和刑法教义学,德国刑法教义学以罗克信(Roxin)为代表的功能论因提出将刑事政策纳入刑法教义学体系中而备受推崇,与之相对应的威尔策尔(Welzel)目的行为论并非忽略了刑事政策,其论证过程所基于的本体论更具限制国家刑罚权的功能,故应在本体论基础上发现能更好地保障人权的理性的刑事政策和刑法教义学.  相似文献   
195.
程序正义既是发现真实的手段,也是判决正当化的源泉。以此为前提的程序保障理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关注重心各有不同。第一个阶段旨在强化当事人权,第二个阶段试图以充分的程序保障作为判决效的基础,第三个阶段则以程序保障作为民事诉讼目的。作为一种诠释民事诉讼制度的原理,程序保障论从当事人之间的水平关系出发,反思了以当事人与法院之间纵向关系为中心的民事诉讼,并试图在期日、期间、送达程序、主张举证程序、证据调查程序、上诉程序以及调解程序等各个层面重建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96.
刘远 《法学论坛》2015,(2):37-46
司法逻辑是一种客观逻辑,刑法的司法逻辑精神是一种客观精神,对此要在刑法自身结构中的自生性(内部性)与建构性(外部性)的矛盾中理解。《刑法》第1条乃是这种精神之总成,其中"结合"与"为了"之表述体现此精神尤为明显。在司法逻辑中,控方以《刑法》第2条为总依据的追诉偏好刑法的外部性,而辩方所偏好的则是刑法的内部性。内部论的刑法本体论和无知论的刑法认识论是理解《刑法》第3至5条罪刑法定主义的司法逻辑的哲学基础。实现刑事正义的关键不在于刑法确定不确定,而在于摆脱独断论、图像论、刑法外部性等种种束缚,从主体间性、语境论、刑法内部性上发现刑事正义的司法逻辑进路。  相似文献   
197.
薛聪 《法制与社会》2013,(15):221-222
人性论是社会管理理论体系的基础,中国传统人性论最具代表性的是儒家孔孟强调的“人性善”和荀子的“性恶论”,西方文化因为宗教原因等而长久地坚持“性恶论”.本文通过对东西方人性论简单的梳理和回顾,以期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提供养料,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建设增砖添瓦.  相似文献   
198.
徐昕 《党建研究》2021,(1):14-1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选编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这一专题。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必须强化"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加深对党的自我革命的理解和把握,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  相似文献   
199.
在生态伦理学的发展中,持德性论视野的学者提出了以人类主体的生态美德研究来替代抽象形式的生态道德规范研究的观点。这种观点虽然对几十年来占主流地位的规范论生态伦理观的局限有重大的突破,但是它完全否定规范论视野在生态伦理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则是非常片面的。生态伦理学应该实现以德性为主规范为辅的视野融合,才能符合这门学科的理论真谛与实践需要,取得健康和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0.
雷锋是所有中国人民的集体记忆,他以忠诚的信仰、共产主义的品格、克己奉公的胸怀谱写了光辉的人生;雷锋精神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革命精神,生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重温雷锋精神、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对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