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2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48篇
法律   59篇
中国共产党   102篇
中国政治   139篇
政治理论   65篇
综合类   12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6 毫秒
81.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越南是正在发展中的东南亚地区大国,也是我重要邻国。越美两国曾经交战,但冷战结束后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进入21世纪后,在国际和地区关系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大背景下,越美关系不断升温,成为世人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试对越美两国关系发展现状、动因及其主要制约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2.
市场链是通过市场交易关系而形成的价值链条。实践证明,通过市场整合外部资源是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我国企业要摆脱传统管理模式的思维定势,加速市场链的构建,全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强化竞争与合作,形成强大的协同优势,以在未来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83.
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是现代西方三大法学流派的重要一支,从其创立、沉寂、复兴和稳定的演进过程看,我们可从中受到诸多启示,即坚持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提倡批判的学术精神;培养在兼收并蓄中与时俱进的学术涵养和能力。这些无疑对完善我国法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4.
党的自我更新是党的生存之本,党的自我更新机制是党建研究中的一个崭新的课题。党的自我更新机制的构建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和党内背景,党只有不断自我更新完善,不断推进各方面的创新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才能更巩固。党的自我更新机制构建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党内民主,只有实行党内民主,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维护党执政的合法性,使党的自我更新价值得以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85.
肖锐 《唯实》2007,(4):72-75
环太湖地区苏州、无锡、常州、嘉兴及湖州五个城市的功能与优势各有所长,必然导致以互补为特点的城市群的出现,必然导致五个城市的功能与优势的有效整合。因此,推进环太湖地区五个城市建立环太湖都市圈经济技术协作联合会;构建环太湖地区都市圈统一的经济运行与管理机制;塑造以市场一体化为核心的城乡流动格局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6.
全球经济信誉日下的商界 ,危机四伏。如履薄冰的大企业处于不景气之中 ,窘境之下的资财舵手CFO们 ,如何拨开造假阴影笼罩的迷雾 ?近年来 ,对会计和审计的社会评价下降成为世界性现象 ,不能完全用我国改革不到位和迁怒于市场制度的缺陷来解释。研究公司会计舞弊问题的动因 ,预防审计失败 ,提出审计对策对指导国内经济活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7.
土地储备中偏轨现象及其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透视现行土地储备中偏轨现象 ,揭示了开发商囤积居奇 ,到土地二级市场上牟利 ,已成为影响当前土地调控效果的一大隐患。为此 ,本文从土地储备制度产生和发展的法律动因、土地储备制度因遵循的法律原则以及改革土地储备制度急需完善法制与市场等几个方面进行探析 ,以期对我国现行土地储备制度的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8.
"普世价值"是较早流入我国并影响较大的西方政治思潮,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和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带来诸多消极影响。剖析"普世价值"思潮的本质,从其概念本身、逻辑起点和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看都具有虚伪性。"普世价值"对我国的渗透具有国际国内二方面的动因: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给"普世价值"的泛滥提供了滋长的温床;西方国家借助其发展优势、话语霸权及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等强行向他国输入其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89.
群体性事件是人们在激烈互动中自发发生的无指导、无明确目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约束的众多人的狂热集群行为。群体性事件中,民众对社会公平的向往和追求,化身英雄,捍卫正义的美好愿景,个人愤懑的肆意宣泄,以及回归群体的心理原型是促成群体性事件的深层心理动因。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愤懑爆发引发事件,情绪感染产生情绪认同,集体效能权衡群体参与,群体模仿走向行为极化的心理机制。基于群体性事件生发的合理诉求,正义基础,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应当立足民意,取信于民;群体矛盾应当逐渐消弭,趋同改善;群体信息应当互通有无,沟通分享。  相似文献   
90.
张光辉 《群众》2015,(2):43-44
<正>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都明确提出,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讲话中再次强调,"要切实落实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这一战略任务"。可见,制度化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任务。立足当前,在"广泛""多层"的协商民主体系中,重点是推动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的重要价值这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化的重点。在协商民主朝着"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