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0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38篇
世界政治   84篇
外交国际关系   61篇
法律   1147篇
中国共产党   433篇
中国政治   586篇
政治理论   155篇
综合类   45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447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七年的留日生涯对"原鲁迅"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虚拟的"幻灯事件"不仅为鲁迅的弃医从文提供了一个真实有力的解释,背后更有着个人气质与禀赋上的原因,是一位文学天才、文化超人的必然之举.日本为鲁迅提供了认识世界的窗口和平台,无形中也制约了他的认识视野与范围.  相似文献   
872.
证据的概念在证据法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研究和学习证据法学的基础,对证据概念的不同解释和规定,直接影响到证据制度中的其他相关问题。而学术界关于证据概念争议一直很大。此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抛弃了沿用30年的"事实说",正式确认了"材料说",证据"事实说"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材料说有何优势得以取代"事实说","材料说"是完美的证据定义吗?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来回答。  相似文献   
873.
遗失物与遗忘物的区分及其法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失物是占有人确定但丧失了占有的动产。遗失物与遗忘物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或相同之处,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别。在民法理论与实务中,应将遗忘物作为遗失物的特例,给予不同于一般遗失物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874.
《物权法》正式和全面确立了我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并就其权利内容、权利性质以及权利的救济方式等各方面问题做出了详细规定。这在我国立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75.
雪落有声映华章2009年襄樊古城的第一场雪似乎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11月15日的襄樊古城,银装素裹,妖娆美丽,以最独特的方式迎接湖北省第九届思想品德优质课讲课(说课)参赛选手和各方宾客的到来。  相似文献   
876.
在学术界,麦金德的"枢纽地区说"在地缘政治学的理论方面可算是地缘政治学成熟的重要标志。麦金德的整套理论产生于海上强国英国由盛转衰的历史阶段,充满着为大英帝国强权服务的企图。麦金德给予我们的启迪在于,他为我们开拓了一个全球化的大视野,给了我们宏观看待地理学与政治学关系的庞大构架,其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877.
禹丽 《法制与社会》2010,(22):294-294
合同的订立过程可以分为缔约准备和实质缔约两个阶段,实质缔约的过程,实际就是要约和承诺两个步骤,而要约邀请则属于缔约准备阶段。从合同实践看,并非所有的合同都必须经过缔约准备阶段,但所有的合同都必须经过实质缔约阶段。  相似文献   
878.
吉洁 《奋斗》2010,(2):59-60
人们常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正如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所讲“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培养出了大批的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879.
进入庚寅虎年,一时媒体说虎的古今掌故、趣话连篇累牍,但据我浏览,真正慷慨豪气的英雄烈士与虎有关的掌故却鲜见谈起。  相似文献   
880.
周光权 《法学研究》2010,(6):114-134
在犯罪构成四要件说中,客观处罚条件没有存在余地。但是,在我国刑法立法中,已经出现一些关于客观处罚条件的条文。如何理解和适用这些规定是理论上不可回避的问题。国外的通说认为,所有的客观处罚条件都不要求行为人认识和预见。但是,笼统地看待客观处罚条件,有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之嫌。坚持阶层式的犯罪成立要件理论,根据某种条件和违法性的关系密切程度,可以将客观处罚条件分为内在的客观处罚条件和外在的客观处罚条件。承认内在的客观处罚条件概念,客观的超过要素概念就没有必要再提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