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6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38篇
世界政治   84篇
外交国际关系   61篇
法律   1143篇
中国共产党   433篇
中国政治   586篇
政治理论   155篇
综合类   45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447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陈廷焯著撰《白雨斋词话》,扬弃浙西词派,发展张惠言、庄棫之旨,提出“沉郁”说。在晚清词学界,其说可与王国维的“境界”说及况周颐的“重、拙、大”说鼎足而三,故陈氏当堪称说词大家。  相似文献   
972.
张振云 《理论学刊》2006,(12):124-125
在今人的心目中,“小说”是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而存在的。然而,这种“现代小说观念”并非源自我们自己的文学乃至文化传统。在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小说”的内涵恰恰在于它的字面意义,即“小”与“说”的语词涵义,更多地隐含着一种“崇大抑小”的价值信仰和审美观念,其本质乃是一种处于边缘状态的话语及其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973.
所谓“安乐死”,是指对于身患绝症、治愈无望,处于难以忍受的极度痛苦之中濒临死亡的病人,应其本人要求,所采取的使其死亡或加速死亡发生的措施。由于安乐死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牵涉医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所以国内外争论几十年,对于安乐死是否合理这一问题仍未有定论。尽管大多数人对安乐死表示了赞同的态度,实践中大多数国家对安乐死案件的处理并没有完全以杀人罪论处,但是目前在学术界否定说仍为各界学者之通说,大多数国家在立法上都不承认安乐死合法。本文试图采取利益分析的方法,对安乐死的合理性谈一点…  相似文献   
974.
975.
一道脑洞题     
《被光抓走的人》市场反响并不理想,恐创黄渤领衔主演影片的近年新低,一是剧作本身的问题,二来和这个故事难接地气有关。开局凭空消失的人,很容易让人无缝链接灭霸的响指,软科幻撬动的情感研讨,很容易让人想到前年爆款《超时空同居》,李诞列席策划并现身说法,难免又令人想起这些年《奇葩说》的脑洞题,作为编剧董润年转型导演的处女作,想必还多少受过美剧《守望尘世》的启发。  相似文献   
976.
977.
谷仓与友谊     
<正>和一位老朋友变得生疏了,紧张和冷淡取代了曾经的亲密无间。想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傲气又使自己拉不下面子。后来有一天,我顺道拜访了另一位老朋友。我们坐在他的书房里促膝长谈,最后话题转到友谊。从书房的窗户向外望去,是树木茂盛的山坡。朋友指着邻近的一个农场说:"过去,那里有一个  相似文献   
978.
我国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先生有一个精妙的比喻。他说:圆满的人格就像一个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足,缺了一足,鼎就必然立不成。人生在世,当求自身的圆满,即求真、求善、求美。对一个人而言,美是皮肉,善是经脉,真是骨骼,这三者就支撑起一个"大写的人"。思想政治课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求真、崇善、立美,逐步成长为一个适应社会、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大  相似文献   
979.
【裁判要旨】二人以上虽然共同实施不同的犯罪,但当这些不同犯罪之间具有重合性质,则在重合的限度内成立共同犯罪。■案号一审:(2009)七刑初字第27号二审:(2010)黑刑三终字第1号复核审:(2010)刑五复61273553号【案情】2007年5月23日22时许,被告人丛福滋、宋加喜酒后到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桃山区桃北街冬雪路心恋心歌厅唱歌。丛对宋说:今晚看谁不顺眼就揍谁。随后,被害人郑信(男,殁年33岁)、马成坤(男,  相似文献   
980.
包括风、雨、霜、雪等在内的自然气象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常见题材,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自然气象与诗人之间建立起了一种较稳固的互动关系。一方面自然气象在审美愉悦、社会心理等方面对诗人的创作动机产生着直接的激励作用,这种作用是随着人们对自然气象审美功能的认识和诗歌创作的不断发展而显现的,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物感说中的混沌一体,到唐宋时期兴感说中的条分缕析,可洞悉这种作用的历史发展轨迹;另一方面,诗人在诗歌创作中,主动运用自然气象的意境营造功能,形成了不少凝结历史传统和民族心理的审美意境,如对床夜雨、寒夜听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