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59篇
中国政治   60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有一句著名的外国谚语:“如果你决心翻过围墙,那么,请先把你的帽子扔过去。”朴素的话语里包含着生活的真谛,这对于反对不正之风和反腐败,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2.
江苏省的华西村,是闻名全国的先进单位,改革开放以来,进一步创造了举世无双的辉煌:家家住别墅,小的400多平方米,大的600多平方米;家家开小汽车,少的一辆,多的三辆;家家有存款,少的100万元,多的上千万元。2005年华西村收入突破300亿元大关。  相似文献   
33.
三十年前,繁星满天,大江南北有很多"改革之星"和他一样"红得发紫",紫得家喻户晓;如今,月明星稀,在他同时代的"红人"年广九、步鑫生、马胜利、冯根生、禹作敏相继挫败、淡出、落寞、老去后,唯独传奇老人吴仁宝一直以他的"集体经济"的高音符唱到最后。  相似文献   
34.
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党和国家一贯战略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课题,也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国内外实践已经证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国家战略工程,没有现成的国际经验和模式可以套用,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深刻汲取国内外正反两面经验教训,把新农村建设与我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业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本刊从今日起,设置"三农中国"专栏,旨在深入研究探讨中国新农村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发展经验,着力宣传并总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及先进单位的发展成就,以为国家各级决策部门及涉农企业等单位,充分借鉴其成功经验并提供有效参考,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在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华西村用鲜活的实践和经验诠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真实内涵和操作路径,具有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5.
听说你们这次去华西村考察学习,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收获很大,达到了开阔视野、增长才干的目的。思想是指挥行动的,不同的思想认识就会产生不同的行动,同样一件事,做法却截然不同。通过培训学习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增加我们的知识面,  相似文献   
36.
2003年7月5日,华西村党委成功换届,吴仁宝“激流勇退”,吴协恩全票当选为新一届党委书记。国内外各大媒体都说:“没有吴仁宝,华西还会好。”一年来,社会各界一致评价:“新书记领导有方,老书记身体健康,华西班子有希望,华西定会一天比一天兴旺!”请看——  相似文献   
37.
正"江苏有个华西村,我们广西争取抓出一个大塘口村的典型来!"这是自治区党委原书记郭声琨2010年9月27日在桂林市平乐县桥亭乡显堆村对当地党委政府提出的殷切希望。大塘口村位于桥亭乡西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6.5公里,属显堆村委管辖。这里常年青山环绕,树木成林,空气清新,景色宜人。作为桂林市首批"生态文明新农村",2008年以来,大塘口村先后被自治区确定为"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点""特色生态农业型名村"。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高达2.3万元,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典范。时间倒回到上世纪90年代初,大塘口  相似文献   
38.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总书记的讲话,获得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说到了各级领导干部的心坎上。毛泽东曾把人民比作"土地"和"水"。他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  相似文献   
39.
华西村、蒋巷村、永联村……方兴未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涌现出新典型。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山区,与神农架大山毗邻的襄阳市保康县马桥镇的中坪村,以富民强村为宗旨.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40.
郑德忠 《当代贵州》2011,(33):54-55
凭着一股不低头的韧劲闯市场,带领乡亲一起乘改革开放的春风,走出了一条不平坦的致富之路。卢光勋为自己定下了一个更大的目标,将仁江村打造成遵义的“华西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