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水提醇沉法获得鸡枞菌多糖,并对其总糖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了不同剂量的鸡枞菌多糖对正常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血清溶血素水平、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脾淋巴细胞增殖等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鸡枞菌多糖得率为6.27%,总糖含量为94%;根据体重腹腔注射20mg/kg的鸡枞菌多糖可明显提高正常小鼠的溶血素水平(P<0.01)、脾指数(P<0.01)、胸腺指数(P<0.05)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P<0.01);体外试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5μg/mL的鸡枞菌多糖可促进体外脾淋巴细胞增殖(P<0.05),12.5μg/mL鸡枞菌多糖对ConA或LPS引起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均有显著的协同作用(P<0.01)。结果表明,鸡枞菌多糖能显著增强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天然免疫增强剂。  相似文献   
32.
用无细胞培养系统培养我国3株水牛源布氏锥虫伊氏亚种取得成功。从开始培养的第7天起,向虫数已很少且不增殖的培养物中逐日补种少量滋养层细胞系统培养的培养日龄相同的同株锥虫,于10~17天间逐步建立了适应于无细胞系统的锥虫群体。整个适应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一过性生长期、生长停滞期、初步适应期和完全适应期。至今已连续培养9个月,虫密度一般保持在1×10~6/ml左右,最高可达1.9×10~6/ml。锥虫在培养物内有规律地呈现岛屿状密集分布。长期培养的锥虫仍保持单一细长形态,具表面被膜、对小白鼠有致病力。对已适应于无细胞系统的锥虫,成功地进行了克隆、冻存、复苏后可直接继续培养。实验表明,培养液中2-ME和马血清的适宜浓度分别为0.3mmol和20%,添加0.1mmol次黄嘌呤可使虫密度增加约1倍。用烛罐可取代CO_2-培养箱。基础培养基贮存于-20℃,至少可使用76天。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观察消炎祛痘方对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人急性单核细胞(THP-1细胞)分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 alpha,IL-1α)、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影响,探讨其调控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炎症反应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计数试验盒-8检测消炎祛痘方对THP-1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ELISA法观察消炎祛痘方对THP-1细胞上清中TNF-α、IL-1α、IL-8水平的影响;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Toll样受体2(Toll like receptor 2,TLR2)及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kappa B p65,NF-κB p65)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25 μg/mL消炎祛痘方对THP-1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12.5、25 μg/mL消炎祛痘方均能抑制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TNF-α、IL-1α、IL-8表达水平,但25 μg/mL消炎祛痘方对3种细胞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更强。12.5、25 μg/mL消炎祛痘方均能抑制TLR2 mRNA的表达,并且两组TLR2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消炎祛痘方能有效降低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TLR2表达水平,25 μg/mL消炎祛痘方降低TLR2的作用更明显。25 μg/mL消炎祛痘方能显著抑制NF-κB p65的表达。结论 消炎祛痘方能抑制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THP-1细胞分泌炎症因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2/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4.
本试验旨在研究重组猪源CD40L蛋白(recombinant porcine CD40L,rpCD40L)的生物学活性。利用Alexa Fluor 488标记rpCD40L后,在体外与CD40+原代猪肺泡巨噬细胞(porcine alveolar macrophages,PAMs)作用,荧光显微镜观察rpCD40L与PAMs的结合,并通过qPCR、ELISA检测作用12 h和24 h后PAMs IL-1β和TNF-αm RNA与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荧光标记的rpCD40L与CD40+PAMs作用后,PAMs呈现绿色荧光,rpCD40L与PAMs作用后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促进了IL-1β和TNF-α的表达。结果表明,课题组前期获得的rpCD40L能够与CD40+PAMs结合,且诱导PAMs IL-1β和TNF-α的分泌。  相似文献   
35.
在体外以不同剂量的重组猪IFN-γ刺激PK15细胞和猪腹腔巨噬细胞,观察了其对弓形虫入侵细胞和在细胞内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重组猪IFN-γ剂量的增大,巨噬细胞的抗弓形虫作用逐渐增强,而不同浓度的重组猪IFN-γ对弓形虫入侵PK15细胞均无明显影响.推测重组猪IFN-γ可激活巨噬细胞抑制弓形虫的入侵和增殖,并与剂量有关;同时说明IFN-γ在非吞噬细胞内与在巨噬细胞内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36.
新一期《细胞》杂志刊登了我国科学家曹雪涛院士研究团队的论文,揭示核糖核酸(RNA)病毒如何通过独特方式,在巨噬细胞与树突状细胞等天然免疫细胞中抑制RNA病毒识别受体功能的新型分子机制,为病毒逃逸天然免疫细胞监控和清除提出了新途径。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是机体能够感知、识别外源病原体入侵机  相似文献   
37.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电镜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了兔圆小囊及其他肠道组织中产抗菌肽细胞的分布定位.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发现,产抗菌肽细胞在兔圆小囊的黏膜上皮、圆顶上皮以及淋巴组织的滤泡生发中心、圆顶区和帽区均有分布;在兔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后,圆小囊及其他肠道组织中的抗菌肽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阳性反应增强.免疫电镜细胞化学观察结果显示,除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异嗜性白细胞、巨噬细胞中存在抗茵肽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反应信号外,在淋巴细胞内也发现阳性反应信号,尤其是在圆小囊淋巴组织中的DNES细胞内发现抗菌肽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反应信号.表明圆小囊的DNES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可产生抗菌肽.  相似文献   
38.
通过细胞融合技术获得了13个犬肾传代细胞(MDCK)与大肺巨噬细胞(DLM)杂合细胞株,其中2株(分别命名为kMH—1和kMH—2)对犬瘟热病毒(CDV)强毒敏感。对KMH—1鉴定结果表明该细胞在外观上与亲本细胞MDCK相似,呈现上皮细胞样形态,25世代细胞在24~144小时之间为对数生长期,群体倍增时间为23.6小时,染色体众数为77条,呈现近二倍体样核型。该细胞对CDV强毒和弱毒敏感,并产生典型的多核巨细胞样细胞病变(CPE),同时也能支持传染性犬肝炎病毒(ICHV)的增殖,产生而萄串样CPE,说明杂合细胞kMH—1保留了双亲细胞的遗传特性,经传到78代仍保持低代次细胞特性。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黄芪总苷(astragalosides,AST)对血吸虫虫卵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SEA)活化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Mφs)TNFαmRNA表达及上清液中TNFα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技术及放射免疫法检测在SEA(10 mg/L)的刺激下,AST与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共育6 h时,TNFαmRNA表达水平及上清液中TNFα分泌水平。结果:黄芪总苷(10,20 mg/L)能明显降低SEA(10 mg/L)刺激的大鼠PMφs中TNFα mRNA表达及上清液中TNFα分泌水平(P<0.05),且呈药物浓度依赖性趋势。结论:AST对SEA刺激引发的大鼠PMφs TNFα mRNA表达及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0.
幼儿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死亡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malignant histiocytosis,MH)也称恶性组织细胞病,是原发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组织细胞恶性肿瘤性增生性疾病,具有全身性,进行性和侵袭性的特征。受累器官主要有脾、肝、淋巴结、骨髓、中枢神经系统;此外还可见于胸腺、肺、心、肠、肾和胰腺等。因幼儿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死亡尸体检验案例国内尚未见报道,作现者报道1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