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8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20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51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10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侵占罪的设立,是我国刑事立法的一大进步。但由于它是一个新罪名,因而难免有其不完善之处。针对侵占罪立法中存在的缺陷,笔者提出了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382.
侵占罪是我国1997年修订刑法时,立法机关根据司法实践的需要,借鉴外国刑事立法经验,所增设的一个新罪名,在维护公私财产的稳定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在法律条文的表述以及内容上仍有许多立法不足之处,因此有必要对这些立法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83.
廖哲 《法律与监督》2009,(10):35-36
2007年3月,被告人李某的弟弟在重庆市某煤矿因工伤死亡。其侄女李凤分得遗产人民币60000元。因担心李凤的母亲高某改嫁后不管李凤,李某与高某等人商定,以李凤的名义,将该60000元存人银行,由李某保管密码,高某保管存单。一日李某趁高某不在家时拿走了存单。  相似文献   
384.
傅兵 《公安教育》2000,(6):25-27
刑法规定的盗窃罪与侵占罪都是侵犯财产的犯罪,两罪在犯罪客体、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都是相同的,其主要区别在于犯罪客观方面表现形式不同和犯罪对象上不同。由于这两罪有上述相同之处,加上刑法在未修改之前,凡是侵占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都是以盗窃罪类推处理。1997年3月14日颁布的新刑法第270条专门规定了侵占罪,所以,凡是侵占他人财物,非法据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就应以侵占罪论处。现在,新刑法实施两年多以来,难免有时混淆这两个罪的界限,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司法实践,如何在刑法教…  相似文献   
385.
于垚 《中国律师》2008,(6):46-47
侵占罪作为一种犯罪行为,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受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对该罪的研究出现了几十年的断流。直到1997年刑法修订后,侵占罪的理论研究才重新开始。目前有关侵占罪的系统性理论研究工作尚未开展,相关的文章、著作也比较少。本文拟针对侵占罪的犯罪对象谈一些粗浅看法.管见拙识,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386.
从实践来看,《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的部分条款存有疑问,容易导致理解上的分歧,不利于在司法鉴定中应用。应当尽快予以修正。  相似文献   
387.
一、问题的提起之所以要将存款的占有作为一个问题单独提出来,主要是因为两个现实案例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一个是广州的许霆案,另一个是云南的何鹏案。关于许霆案,其大体经过是这样的:2006年4月21日晚上10时许,许霆来到广州天河区黄浦大道某银行的ATM取款机取款。结果许霆发现,取出人民币1000元后,银行卡账户里只被扣1元;许霆  相似文献   
388.
新刑法典新增加的侵占罪立法的诉讼形式一律作为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因而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许多如诉讼主体不明确、举证困难以及刑民不分等疑问和空白,本文就侵占罪的立法不完善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389.
无论是在刑法理论界,还是司法实务界,对侵占罪的成立一直存在诸多争论,其中尤以对代为保管是否限于合法保管,遗失物是否属于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拒不退还、拒不交出如何认定三个问题的争论为最。  相似文献   
390.
盗窃罪和侵占罪是侵犯财产罪中两种不同的犯罪形式。两罪相同与相似之处表现在:两罪侵犯的是公私财产所有权,在客观方面都以“数额较大”作为构成犯罪的必要要件之一,在主观方面都以“非法占有”作为行为目的。两罪在行为对象,行为方式、犯罪形态和诉讼程序方面都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