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吕志兴 《法学研究》2011,(4):183-195
南朝法制继承了晋律令的内容和体例,但从刘宋时起即开始形成一些新规定。梁、陈二代都制定了律令法典;梁律令在法典编纂体例方面有重要创新,特别是对《晋令》篇目的删修,开后世令典30篇(卷)体例之先河;梁、陈在重要法律制度上亦有许多创新。南朝法制对北周、隋、唐有深刻影响,是隋唐法制的主要渊源之一,在编纂体例和重要制度创新、文明程度及对后世的影响上均不在北朝之下,学界流行的“南北朝诸律,北优于南”说与历史事实不符,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2.
程树德先生在法史学的定鼎之作--<九朝律考>中反复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在南北朝分裂之际,中原律学,衰于南而盛于北.此观点影响久远,目前通行的法史教材中基本上都在复述这一观点.在阅读<九朝律考>的基础上,献上三点心得:北魏律之优未能一以贯之;南朝诸律并非无所建树;北周律并非无善可陈.  相似文献   
13.
戴巍 《甘肃理论学刊》2004,(2):98-99,102
本文从政治系统良性运行的角度,对南朝寒门士族政治地位上升的原因做了探析,认为南朝寒门在政治上的崛起实际上也是政治系统良性运行的一种客观选择。  相似文献   
14.
南北朝律学上承魏晋律学之遗风,下启隋唐律疏之鼎盛,是律学史上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其中南朝时期的律学更是经过社会流变与学术创新,在关注内容和学术形式上都出现了全新的元素,成为律学取得重大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孙艳 《传承》2011,(14):70-71
东晋南朝时期,众多的世家大族信奉道教,其中,会稽孔氏坚持奉道时间之久,在江东文化世族中可谓首屈一指,堪称奉道世族中的核心家族。孔氏能够长期奉道的因素主要是深厚的家族文化传统。此外,地理位置和隐逸观念,与奉道世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政治力量的支持等也都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正天平丘墓群位于重庆市丰都县湛普镇燕子村,地处长江南岸的一级阶地。2007年5月至9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对天平丘墓群进行了面积达5万平方米的田野勘探,在墓葬分布区内进行了面积达4800平方米的发掘,共清理战国至南朝时期的墓葬34座,其中29座土坑墓、4座砖室墓、1座石室墓。出土完整及可修复遗物包括陶、瓷、铜、铁器及玉、石等300余件,可确定时代的有战国墓1座、西汉墓19座、东汉墓5座、六朝墓2座。  相似文献   
17.
《宿悦楷书千字文》已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宿悦为中国书协、北京书协会员。已出版书法集、篆刻集近10种。《千字文》为南朝周兴嗣撰,用四字韵语写出,首尾连贯,音韵谐美,很适于儿童诵读。全文共二百  相似文献   
18.
南朝时期,汉族统治者理想中的"华夷秩序"因东南亚各国携礼"宾从"而似有其实;但实际上,随着与南朝距离的渐远,东南亚各国对"华夷秩序"的认同感也逐渐降低。东南亚各国对"华夷秩序"认同与否还取决于中原王朝的实力大小和外交努力。而在这些方面,南朝显然不及前代,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东南亚各国对南朝各政权政治膜拜和实利诉求的减少;取而代之的,则是在东南亚国家主导下,南朝时期的中外佛教交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9.
邵磊  管秋惠  雷诗华 《民主》2011,(11):46-48
南京市栖霞区甘家巷周围是南朝帝王陵墓埋葬区,由于栖霞的山水地望符合了南朝时期帝王贵胄的风水选择,终使栖霞这片土地上分布着众多的南朝陵墓神道石刻艺术精品。南朝石刻艺术举世闻名,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朝时期,随着中国政治重心的南移,地处偏远的广东也进入了快速开发时期:郡县的设置在两汉仅局促于今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基础上,以粤中及粤北水陆交通网为基点,逐渐向周围俚僚地区拓展,直至广东全境.各朝开发策略大多以武力征讨与羁縻绥抚并举,并注重以"孝义训诲溪洞蛮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