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5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4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篇
法律   1146篇
中国共产党   188篇
中国政治   392篇
政治理论   97篇
综合类   43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秦范铭  高峻 《法医学杂志》2005,21(4):I0011-I0012
头面部损伤在命案中比较常见,然而由于头面部形状的特殊性,同一种致伤物在头面部不同部位往往会出现多种形态,给推断凶器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当一种有多个作用面凶器,或者有多种凶器同时作用于头面部时,更增加了推断的复杂性。1案例案例1:某居民家发生抢劫杀人案,男主人(52岁)死亡。尸检发现死者头面部有70余处皮肤裂创,大部分创口长度在2~4cm,部分创周有表皮剥脱,创缘均较整齐,创腔深浅不一,部分深及颅骨,颅骨呈线形、舟形、楔形、三角形骨折及凹陷性粉碎性骨折;少部分创口呈圆形,创缘有表皮剥脱,创腔深及颅骨,致颅骨形成直径为0.7cm的孔状…  相似文献   
42.
即时取得是现代民法中保障交易安全的一项重要制度,占有改定作为动产交易的一项特殊交付方式应当适用即时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43.
自然之成为人类的环境,是近代人类中心主义的逻辑产物;而这种人类中心主义则是取缔了“神道主义”宗教的近代人道主义“宗教”的产物,就此而言,“环境”事实上和现代性是同步诞生的。包含在近代人道主义“宗教”中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核心实质是以工具理性为认识和行动模式、以个体主义的功利主义为伦理准则的非常狭隘的占有性主体观,它必然导致对自然环境之排他性的、掠夺性的征服和占用。资本主义是这种占有性主体观的制度化体现,这个以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把环境作为“外部问题”的市场为运行机制、以利润为基本目标和动力的体制,必然会以其不计一切代价的扩张、短期行为、以及对第三世界的环境剥削等而造成严重的环境危机;在资本主义体制之内,寻找不到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这种可能的途径,必须越出资本主义之外来寻求。  相似文献   
44.
请求权的本质之探析--兼论物上请求权的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曹治国 《法律科学》2005,23(1):54-58
民法基本理论中的请求权具有多重含义 ,使用较为混乱。从本质上讲 ,请求权是原权利的救济权 ,是原权利法律效力的体现 ,是原权利人寻求法律保护的手段。请求权不同于债权 ,他们是原权利与救济权的关系。物上请求权也是独立于物权和债权的救济权  相似文献   
45.
在同一债权上保证与物的担保并存时,保证人与物上保证人责任平等,债权人有选择权。基于此“责任平等”学说,检讨现行《担保法》第28条及其解释第38条规定之不尽合理之处,从二者并存时的责任优先问题、相互求偿问题和责任承担问题等三个关键环节上分析,初步构建较为完备的法律适用规则,以期担保法调整此类关系时会更为衡平正义。  相似文献   
46.
邢研 《思想战线》2022,48(1):163
“游”是《庄子》文本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当代关于《庄子》之“游”的研究,较主流观点是把“游”作为一种精神自由的境界。但这种阐述虽然注意到《庄子》中“游”所具有的自由属性,却忽略了“游”实际的活动特质。作为一种活动,《庄子》之“游”是一种人之身心整体与“道”融汇交通的活动。其具体展开于人出离于“在世界之中”状态,“虚以待物”而“以天合天”的生活实践之中,并由此构成了一种“合道而为”的自为而“自由之”的自由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47.
作为儒家的形上学,《中庸》通过“天命之谓性”与“修道之谓教”,使天道性命得以贯通。通过“成已”与“成物”,把内圣与外王融为一体,实现了内在德性的开显。通过“诚则明”与“明则诚”,使内在德性与外在知识得以融贯。最后实现了内圣与外王、形上与形下的浑融为一,建立了上下内外融为一体的立体思维架构。  相似文献   
48.
时效取得制度中的善意与恶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效取得制度是否以善意占有为要件,存在不同观点及立法例。权衡利弊,不以善意占有为要件的时效取得制度更为可取。作为这一制度选择的体系化要求,有必要对占有人的占有方式、时效期间、溯及力及相关债权关系等作相应调整,以谋达既能维护财产秩序、促进物之效用,又能协调原权利人与占有人之间利益平衡的时效取得制度之构建。  相似文献   
49.
刑事诉讼中侦查阶段对物的强制性措施是侦查中获取证据的一类侦查措施 ,关系到侦查乃至整个诉讼的进程和物所有人的权益 ,怎样正确认识该强制性措施显得很重要。文章从强制措施和强制性措施的区别入手 ,探讨了刑事诉讼侦查中对物强制性措施的目的、价值、分类 ,并从执行权与批准权、采取强制性措施物的范围、见证人等方面阐述该强制性措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0.
不当得利构成民法上的债的侵权,是一种具有非法性的民事行为.当不当得利行为人占有他人财物且数额较大拒不返还时,能否按照侵占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这是自1997年刑法修订以来一直困扰我国司法界和法学界的一个复杂问题.实践中因不当得利而发生"侵占"的情况多种多样,拒不返还不当得利财物的现象已构成了对社会的严重危害,迫切需要对此进行刑事化剖析.本文结合民法原理和犯罪构成对不当得利行为的非法性、罪责性及学者的不同观点进行具体分析,以客观、合理地认定不当得利与侵占罪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