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24篇
中国共产党   73篇
中国政治   78篇
政治理论   35篇
综合类   5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20世纪90年代中期,微型企业迅速进入西方学者研究视野,成为继中小企业之后又一个重要的学术热点领域。国际上大多数国家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直接目的是增加穷人收入、消除贫困,国外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基本以"反贫困"为焦点,从政府对微型企业供给的社会资源,包括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资本供给角度进行探讨,为政府制定扶持政策提供了帮助,也为我国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及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12.
本文从瑞典社会救助津贴的支付水平、津贴给付对领取者就业行为的经济激励效应和ALMPs对劳动力供需的影响来评价瑞典社会救助制度的反贫困效应:津贴支出水平高,但ALMPs对劳动力供需无明确正效应,因此瑞典社会救助制度的反贫困效应不佳。  相似文献   
213.
刘作芳 《创造》2019,(5):33-38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实践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的深化和发展,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彰显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理论品格。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贫困治理领域取得的重要理论与实践成果。”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我们必须久久为功,持续奋进,“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尤其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下去。”  相似文献   
214.
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立法不健全;覆盖面窄;资金缺口大;管理和服务职能不到位等。面对新形势下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转型中的失业和贫困加剧等问题,对策应是:进一步规范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反贫困社会服务体系;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资金;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与增值;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等。  相似文献   
215.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决战之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脱贫的近1亿贫困人口中妇女约占一半,脱贫攻坚的胜利离不开妇女在反贫困过程中发挥的“半边天”作用。新时代中国妇女反贫困的成功实践,是中国特色减贫事业的一个缩影,绝对贫困的时代已经结束,对相对贫困的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新道路上,对妇女反贫困实践经验的总结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既有文献研究发现,关于新时代妇女反贫困的历程梳理和经验总结方面的文献相对较少,本文基于2012—2021年相关文献,选用ROST CM6内容挖掘软件,对国内学界新时代妇女反贫困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同时,对现有文献进行综述,总结新时代妇女反贫困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16.
《理论建设》2021,37(2)
中国共产党在脱贫攻坚中,立足国情,深刻揭示反贫困规律,形成了内涵丰富、逻辑严谨、具有鲜明特质的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内涵是"七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坚持求真务实、较真碰硬。其特质蕴含了人民至上的理论情怀、开拓创新的理论品格和放眼世界的理论视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对于推进2020年后贫困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17.
以政府作为单一主体的反贫困方式在现代社会治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在企业、社会组织与个人参与反贫困的同时,政府的主导地位不容动摇。因此,应当从制度与法律建设、动员发挥其他主体力量等方面,完善政府在民族地区农村反贫困当中的职责。  相似文献   
218.
中国共产党百年土地政策大致经历了土地农民私有制、土地集体所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三权分置的演进,与反贫困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运用土地政策反贫困的经验: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三是完善土地公有制的生产关系,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四是以人民为中心,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五是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中国共产党运用土地政策反贫困的实践生动有力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人民为什么“棒”。梳理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演进的历程和特点能更好地理解土地政策与反贫困的关系,从而为后扶贫时代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19.
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中构建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人口流动、文化交流、资本流动,这三方面所形成的区域协调机制是动态的,相互联系并相互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220.
李少荣 《理论探讨》2006,1(1):46-48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创立阶段主要内容有:资本主义制度是贫困的根源;消灭剥削制度是反贫困的根本途径;反贫困的目标是消灭贫困,实现人类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发展阶段的主要创新点有:贫困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摆脱贫困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反贫困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反贫困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