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24篇
中国共产党   74篇
中国政治   78篇
政治理论   35篇
综合类   5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习近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扶贫与教育的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关于消除贫困的思想,在长期的扶贫工作实践中,围绕为什么要教育扶贫、怎么样教育扶贫这一教育扶贫工作的根本问题进行了多次深刻而系统的论述。习近平关于教育扶贫的重要论述,为我国后扶贫时代逐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提供行动指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指引。  相似文献   
82.
我国城市贫困问题与反贫困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城市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城市发展中一个带普遍性的社会经济现象。我国自从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和大  相似文献   
83.
84.
85.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人民共享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初心。经过建党以来百年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反贫困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以此理论为指导,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大国的举国体制优势建成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站在建党百年的新起点,在即将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之际,既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巩固脱贫防返贫、共享发展成果,也要及时总结中国共产党反贫困经验,并将之理论化。回顾中国共产党反贫困理论,自我革新、不断发展,将实事求是贯穿于理论发展的全过程是其鲜明特质。  相似文献   
86.
从理论创新的维度,揭示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治理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最新成果;从以人为本的维度,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治理重要论述促进共同富裕的价值遵循;从实践创造的维度,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治理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贫困治理中的基本问题。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关于贫困治理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照和保护,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对于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富裕,推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7.
贫困与疾病往往是相伴而行。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见不鲜。据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农村致贫原因构成中,因疾病或损伤导致贫困的占33%,是首要原因。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进一步完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和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建立起一种为农村贫困人群提供健康保障的机制。  相似文献   
88.
洪姗姗 《传承》2009,(10):40-41
优势视角理论解决贫困问题要从根本的结构性问题着手,着重创造条件促进社区的参与及其能力的培养,强调的是对人的价值、尊严、平等关注,相信每个人都是有能力改变贫困的状态,推崇"助人自助",并倡导以人为本的政府政策。  相似文献   
89.
张磊 《理论前沿》2007,(18):14-16
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贫困问题的理论为指导,结合当前我国贫困与反贫困问题实际,分析了贫困的定义和标准问题,长期性和阶段性问题,反贫困的目标、任务、基本方针和途径问题。  相似文献   
90.
人力资本缺乏是导致贫困的根本原因。人力资本投资对反贫困具有重要意义,是消除贫困的根本出路。人力资本投资的反贫困机理表现在通过提高贫困人口的健康存量、知识存量来活化、开发、培育其他资本的能动性,从而改善贫困人口的生存能力;并将个人、家庭和国家等不同层面的利益和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反贫困的可持续性。因此,投资健康、教育尤其是投资基础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促进就业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途径,也是当前反贫困工作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