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49篇
中国政治   35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郭文成 《奋斗》2005,(12):16-16
干部是党员队伍的骨干部分,是党的活动主体。干部对普通党员具有很强的影响、示范、号召力。干部的思想和言行,不但对普通党员有影响,而且对广大群众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党员队伍先进不先进,主要看干部。因此,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首先要保持干部队伍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2.
蔡子民 《台声》2001,(4):14-15
80年代初以来,执政的蒋经国为巩固国民党政权而推行政治“本土化”,党外人士接过“本土化”口号,开展党外运动。“本土化”以台湾意识为基础,对群众有号召力,很快就从政治层面扩展到文化各方面, 90年代达到高潮。“本土化”蜕变为“台湾主体性”,从而使得从台湾意识中异化出“台独”意识,形成了“脱中国化”、“文化台独”的分裂主义思潮。 台湾“本土化”思潮的由来   台湾光复后,国民党政权代表中国接收台湾,以去台官僚垄断台湾的政治经济资源,压制台湾人,因而台湾民众于 1947年起来反抗,史称“ 2· 28”事件。台湾民众…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号召力体现为党对全社会的影响能力、凝聚能力、动员能力、引导能力。从质料因、形式因和动力因三个方面建构中国共产党社会号召力本质的分析框架:质料因从目标、矛盾和规律层面揭示了社会号召力本质的内涵,回答了中国共产党社会号召力是什么、由什么构成的基本问题,处于社会号召力本质的最高层面。形式因是质料因的延展,回答了党的社会号召力的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是本质特征、结构特征和整体性特征的有机统一,处于社会号召力本质的中间层面。动力因是质料因、形式因的实践逻辑,由筑牢领导核心地位、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扩大组织体系覆盖、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四位一体”构成,处于社会号召力本质的基础层面。  相似文献   
14.
170多位职业演员参与拍摄,其中包括80多位一线演员,有的仅为一场戏、一句台词,甚至一个镜头。他们为何甘愿零片酬为该片跑龙套?业内人士直言快语地点明韩三平业界号召力是关键所在,如果不来演,以后电影不给排好档期。  相似文献   
15.
16.
东平  王凡 《党史纵横》2007,(2):26-31
项苏云:我的陕北岁月 为了给延安保育小学校长--郭青老师祝贺百岁诞辰写一篇文章,项苏云邀集了她的"保小"同学和我们一起见面,因此便和她相识.项苏云说,当年延安保小就像个大家庭,郭青老师就是我们的"家长".许多年来,项苏云每年都要去看望郭老师.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一部以宗家家族奋斗史为题材的韩剧《家门的荣光》大热荧幕,成为继《新娘十八岁》、《宗家女婿》、《Hello小姐》等收视冠军后又一宗家题材的热播剧。无疑,在当下的韩国影视圈中,宗家已成为最具收视号召力的字眼。借着这股影视剧热潮,曾一度没落残败的宗家文化开始回暖,也激起韩国社会对这一古老文化的重新解读和发掘。  相似文献   
18.
强大的社会号召力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制胜法宝。纵观百年历程和实践,我们党在社会号召力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主要包括坚持利益导向以争取人民群众,依托鲜活多样载体动员和引领社会大众,增强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以强化思想价值共识,紧抓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以凝心聚力,不断提升政党形象以增强社会公信力与感召力。总结这些历史经验,对于新时代同心同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提出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是对亚洲集体安全机制建设和国际社会的一个重要思想贡献,由此形成的创新性理念将进一步拓展中国新安全观在亚洲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领导干部只有树立了较高的威信,才能提升教育人的说服力、团结人的凝聚力和工作中的号召力,从而顺利地履行领导职责。尤其是当下,一大批年轻干部正满怀信心地走向领导岗位,无不想早日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充分展示个人的才华,开辟一片天地,干出一番事业。然而,在如何树立和提高威信的问题上,容易让人陷入种种误区而难以自拔。譬如有的人认为,“有了权就有了威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