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53篇
中国共产党   120篇
中国政治   133篇
政治理论   60篇
综合类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孔子的人格     
王月光 《世纪桥》2007,(8):100-101
孔子生活于社会转型期,他的人格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他主观努力的结果。他的理想人格是君子。原则性强,灵活性不足,行为谨慎,日常生活一丝不苟,是孔子人格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72.
尚清 《今日浙江》2013,(10):42-42
中华民族智慧原典《易经》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面临严峻的灾害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已经成为国家安全和谐的重要基石。人类社会在发展,各类风险总是如影相随。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同时,社会、自然、技术带来的脆弱性也在增加,现代人已日益置身于德国学者贝克所说的  相似文献   
73.
庄恩岳 《今日浙江》2013,(24):55-55
地球表面有崇山也有深谷,世上的生物不可能一律平等,人生更不可能事事得到公平对待。天下事,往上比,心烦意乱,假如往下比,就会心满意足。人在世上,不可能不比,要看比什么。道德学识,应向上比,才能不做混蛋;财产职位,须向下比,才能戒除贪心。小人总是与人比金钱,比地位;君子总是与人比学问,比道德。  相似文献   
74.
《天津政协公报》2013,(12):51-51
<正>孔子的名言很多,单见于《论语》,并在今天仍具有生命活力,不断被传颂、使用的,就有100多条,兹举数例。任重道远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释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路途遥远。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  相似文献   
75.
苑焕乔 《前线》2013,(1):94-95
因关注中国的琉璃文化,一段时间以来,翻看了《元史.百官志》《琉璃厂沿革小考》《宛署杂记》等古文献,从中看到了“中国琉璃之乡”——京西门头沟区琉璃渠村的历史沿革、兴盛轨迹。  相似文献   
76.
《当代贵州》2013,(30):66-66
说到做人处事,儒家给出了许多值得参考的建议,譬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是指君子说话要非常谨慎,但做起事情来却迅捷有效。“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仁者,当自己要立身处世时,也要让别人立身处世。例如我若要做个好老师,就必须好好教书。要做好老师是己欲立,好好教书则学生会受到影响而变成好学生,这就是我立了学生。再如孔子那句著名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是人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去为别人考虑。  相似文献   
77.
君子梁     
李东方 《廉政瞭望》2013,(24):66-66
君子粱是一个长相猥琐的男人,姓粱,名建,85年生,山东济宁人。他是我的大学同学,我们同一个专业。新生军训那会儿,同学之间都不怎么熟。但君子粱却一炮而红,整个学院都知道了他的名字。  相似文献   
78.
《党的建设》2011,(4):57-57
陈某今年28岁、张某某今年29岁,都有抢劫前科。两人吸毒后,在兰州山字石、榆中街早市上偷窃时发现,很多早出买菜回家的老太太都戴着金耳环。他们想老人防范能力弱,而且黄金价格很高,容易出手,于是专门盯上了老太太。  相似文献   
79.
【人物简介】覃俊,1963年出生于融水苗族自治县拱洞乡,侗族。1981年10月参加工作,198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6年7月至今任融安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相似文献   
80.
张文涛  李剑 《传承》2011,(6):70-71
义与利的关系问题是先秦诸子争论的焦点,在争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孔子的义利对立论、墨家的义利同一论和《易传》中的义利统一论,从而使他们的思想呈现出辩证发展的轨迹。思想的这种辩证发展轨迹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在这种现象背后则需要一种历史结构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