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50篇
中国共产党   115篇
中国政治   132篇
政治理论   60篇
综合类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儒家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最深。君子文化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君子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人格标识。君子人格中含有"立德树人"的传统,与当代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一致,为高校德育提供了一个可学可鉴的完整体系。弘扬和培育现代君子人格,符合当代文化发展的潮流,有助于解决当代大学生人格培育中的现实问题,可以作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样本。  相似文献   
12.
忠诚是中华民族最为看重的文化品格。《论语》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中庸》说:”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相似文献   
13.
一、中华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一)仁。仁作为中华传统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与"内核",支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仁者爱人"是其基本含义,进而衍生出"忠恕、克己、孝悌、自爱"等规范和品德。(二)义。义是中华传统核心价值观的精华,展现出传统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在现代化路上迅跑的中华民族,不会跑得失魂落魄。蓦然回首,我们又看到了士,看到了君子现在出版业发达了,尤其是互联网上的电子媒体更发达,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出本书,已不是大师才能有的奢求。于是,很多可爱的小人物,很多鲜活的好思想,都出书了。琳琅满目,目不暇接。近日,读朋友的新书《蓦然回首》,从灯火阑珊处看见的那人,分明是一个活脱脱的士。  相似文献   
15.
正巴蜀伟人英杰的涌现,离不开民族精神家园的支撑和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蜀中人杰司马相如曾说:"以非常之人,做非常之事,成非常之功。"这"三非常"正是巴蜀所产伟人英杰的特点。远的不说,就从戊戌维新讲起,"六君子"中刘光第、杨锐被誉为"霹雳前之特异的电力"。辛亥保路运动中,勇冠全国的喻培伦、彭家珍,"革命军号手"邹容,"啼鹃诗人"雷铁崖,先锋都督尹昌衡,皆为"奇魂磊落,唯蜀有才"(孙中山语)的非凡人杰。  相似文献   
16.
2014年6月24日《光明日报》刊登李培根的文章,文章提出现在搞文化素质教育,开办很多人文讲座,丰富了大学生的人文知识,这当然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怎样从知识升华到人格。提高文化素质,当立现代人格。现代人格涉及内容很多,法权人格、政治人格、君子人格等。  相似文献   
17.
鲁冶 《人民法治》2021,(4):26-27
有一天,孔子的一位叫司马牛的学生,问老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君子。孔子回复:君子不忧不惧。司马牛同学很是费解,想了半天,再问老师道:“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孔子这时一本正经回答道: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孔子的这句回答,解决了人与自然世界及社会关系在相处中所出现的原生恐惧现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周易》的卦十三为“同人于野,亨。利涉在川,利君子贞”。此卦即同人之卦。同人卦,上为乾为天,下为离为火,火有炎上的特点,因而能与天相亲相和,象征着“和同于人”的情况,阐释的是合同的原则。兆示人们应当破除一家、一族的私见,实现大同世界的理想。  相似文献   
19.
徐佰义 《学理论》2022,(10):37-41
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通过建构“学以致圣”的道德实践路径,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礼”的核心思想。在《荀子》的开篇——《劝学》篇论证了“学”的重要性。该篇论述了“学”的重要意义“、学”的主要途径“、学”的终极目的等重要思想。在“学”的理论奠基之下,荀子批判了孟子“人性善”的观点,认为孟子不察性伪之分,提出了“人性恶”的观点。荀子之“学”是“化性起伪”的重要途径,与孟子之“思”形成了学思结合的致圣路径。  相似文献   
20.
大干世界,凡人多以君子自居。然君子者,无不出自旁观者的慧眼,非自我表白者所能定夺。天下之人皆有三性:趋利、趋光、趋官。趋利者利小、趋光者利中、趋官者利大。常人趋利,能人借趋光而趋利,唯趋官者三者皆有之,大智慧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