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43篇
中国政治   75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3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党课》2008,(2):15-16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周易》里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唐代孔颖达注疏《尚书》时将“文明”解释为:“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经天纬地”意为改造自然,属物质文明;“照临四方”意为驱走愚昧,属精神文明。在西方语言体系中,“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城邦”的代称。  相似文献   
102.
张根云 《求索》2008,(12):163-165
清初的《左传》古文评点研究,特别注重探讨其叙事方法。王源由《左传》叙述战争的精彩篇章出发,以《周易》之道为本源,以《春秋》以来的良史笔法为评价依据,而以《孙子》在战略上追求奇变的宗旨为参照系,主张先从源头上体认作文之根本,进而从经世济民的实用目的出发,以天道变化的规律来指导章法的运用,从而实现道统与文统的合一。这实际上就是回归到一种先秦西汉史家叙事的传统。这一观点对清代文章学的发展颇有助益。  相似文献   
103.
戒奢节俭     
大约3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有了贵俭的思想。《周易》的《节卦六十》把当时人们对于节俭的态度分为三种:最好的是“甘节”,即甘于节俭,乐于节俭,把节俭当作“甘之如饴”的乐事;其次是“安节”,即虽然不能“甘节”,但能安于节俭,不追求豪华奢侈;最坏的是“苦节”,即不能“甘节”、“安节”,而把节俭当作一种苦事。这三种态度,必然产生三种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4.
乾卦是<周易>的总纲,也是<周易>的首卦.乾卦,阐发了深刻的人生智慧.它体现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包含对人生、社会的探索和思考.它还具有指导现实人生的作用,教人如何把握人生各阶段的处世策略.一个人对于人生哲理有了充分的自觉,即可对人生宠辱不惊,以平常之心处之泰然.  相似文献   
105.
江泽民同志在 2 0 0 0年 1月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以德治国”,并明确要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此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分别发表社论 ,号召全党全国人民“认真学习”。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 ,则进一步强调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作为党和国家今后的重要治国方略。“以德治国”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从根本上说 ,“以德治国”是几千年来儒家治国思想的理论精髓 ,中国古代各种思想中尤以儒家对此论述最详也最深入。本文试从《易经》的有关论述中 ,揭示儒家“德…  相似文献   
106.
<周易>的言象意思想凸显中国古代辩证的逻辑观与语言观,具有类比和联想、逻辑推论和判断的特征."言"指语言使用的符号,"象"是指用来模拟、象征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卦象","意"是通过卦爻辞传达出的理念和规律.<周易>中言-象-意的推理过程其实是一个语用推理的过程,主要通过取象的方式来解释易卦,涉及古域、问卦者、时势、背景、易者等诸多语境因素,以推断出结果;它体现认知推理、含意、顺应选择等当代语用的推理思想.  相似文献   
107.
徐建芳 《求索》2008,(1):184-186
周易》“贞”观对苏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处世哲学上,《周易》认为守持贞正就可防止凶险等情况发生,这是苏轼面临任何打击都能保持乐观旷达精神的心理定石之一;二是政治思想上,《周易》的“开国承家,小人勿用”等观念使苏轼认识到治国必须进用君子、驱除小人,端正人伦之道;三是文学思想上,《周易》的“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等使苏轼感悟到文章内容应正直端善,语言应平易规矩。  相似文献   
108.
韩意  ;马吉兆 《传承》2008,(24):76-77
通过历史解读《周易》,以隋唐五代史中与《易经》"遁"卦的卦爻辞相近似的历史人物、故事为例,可以生动形象地解说"遁"卦的每一卦每一爻所大致对应的社会境遇和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109.
刘晓丽 《理论导刊》2002,(10):45-47
周易》是以占筮的形式集中阐释周之卜史、概括总结周人观察自然现象、思考社会人生哲理的史书和哲学经典。其敬天重人的二重性天人观、“保民”、“辅德”的社会观和革故鼎新的历史观,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观由神文历史至人文历史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0.
周易》和易学的主干是“易道”,我们学习、研究易学 ,目的是要从“易道”中寻求蕴含于其中的博大精深的智慧 ,重新理解和认识以易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祛其糟粕 ,取其精华 ,继承和发扬易学所竭力弘扬的自强不息、进德修业的精神和极深研几、与时偕行的智慧 ,以此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