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43篇
中国政治   75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3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余敦康 《民主》2006,(10):32-33
周易》的智慧在于和谐《周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这个智慧是什么呢?就是“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像是一个大海绵体,能够把各种不同的东西整合为一个整体,早在尧的时代就开始这种整合了,经过了夏商周,一直到春秋战国,华夏就正式形成了。春秋战国,虽然是百家争鸣,互相之间也斗得不可开交,可是到了汉代又整合了。这就是《周易》说的:“一致百虑,殊途同归。”《周易》的智慧,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这种精神,其核心价值,可以用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名字来表示。什么意思?就是和谐,“太和”是最高的和谐;“中和”是…  相似文献   
92.
    
书香 《创造》2010,(11):80-80
推荐语这是一部既古老又新奇,既陌生又熟悉,既高深莫测又简单明了的书。它就是神秘的《易经》,也称《周易》。《易经》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它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易经》的诞生,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世界永远处于变化发展之中,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无不易之理,《易经》从阴阳这一破获一切现象的密码开始,以"生"代"变",将天地万物统一在"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生生不息之中,所以它不但可以预测,而且在阶段、方法等方面提供指导。人类如何才能够读懂《易经》呢?而知晓《易经》的道理,对于我们的人生会有什么意义呢?让我们带着所有的疑问,跟随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一起来探索:《易经》的奥秘。  相似文献   
93.
周易》在中国经学史上占极重要地位。《一切经音义》是中古时期一部重要字书,它引用了约450多种古文献,在文献学上具有重要学术价值。通过对《一切经音义》所引《周易》与今本《周易》的异同比较,可以揭示《一切经音义》引用《周易》的概貌及价值。  相似文献   
94.
周易管理思想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在管理主体上,它肯定了"人"是管理的主体,无论是管理者还是管理对象,都应该是"以人为本";在管理价值上,它重视伦理管理,将"以德治平"作为管理的主要价值取向;在管理目的上,它强调主要是社会群富而非"独富",认为真正的善治是天下为公,有德的人来掌握社会财富的分配。周易管理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5.
《周易》是中华文化元典的奠基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和国家一贯重视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作为"五经四书"中的群经之首《周易》,至今仍被现代学者视为"卜筮之书"而难登文史哲大雅之堂,这怎么能谈得上将《周易》推向世界?为此,作者经过翔实考证,从文字学、文物与典籍资料及其《周易》释文等不同层面廓清原委,阐发《周易》是中华文化元典的奠基作,这对于深入研读国学著作,让《周易》更好地传扬海内外,无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6.
叶子彤 《党建》2014,(8):42-42
符老建林,豫西洛宁人也。洛宁长水乡有汉魏石碑,人言乃“洛出书处”之证。“河出图,洛出书”,斯《周易》之言,亦中华之源也。惜哉,碑数历劫,风侵雨蚀,破损不堪,幸符老屡护之。其人少入党,至湘桂剿匪,后返故里,傍碑而居。起石棚、立铁栏,守碑六十余载。  相似文献   
97.
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被冯友兰先生誉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现象学",若深入分析,就可以发现《周易》蕴含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8.
大过自古称"棺材卦",凶象昭著,大过有非常之意,非常人物在非常之时,往往有扭转乾坤的非常举动.<彖传>里说:"大过之时大矣哉",孔子在<彖传>里给政治家们指出了处大过之世的行动准则,即用则独立不惧,毅然前行;舍则逅世无闷,不见知而不悔,自守以待时.<周易>的这一深刻思想,甚至在现代也可以感受到它的伟大活力.  相似文献   
99.
一大同思想和成圣的最高人格相适应 ,儒家的最高社会理想是世界大同。这个大同世界不是纯理念化的 ,而是具体化了的。儒家的重要经典《礼记》中的《礼运》篇描述大同世界的社会景象说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所养。男有分 ,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根据《礼运》的这段描述 ,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全民…  相似文献   
100.
《党课》2008,(4):16-17
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和积累了丰富的关于忧患意识的思想。《周易》曰:“《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明于忧患与故”,旨在使人认识忧患所在及忧患之因,这是关于忧患意识的最早表述。《周易·系辞》借孔子之语说:“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