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24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德莫大于和,和者,天地之正也"(董仲舒)……在中国古圣先贤看来,一个"和"字,涵盖道德原则和自然规律,是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的智慧源泉。  相似文献   
42.
坚守无悔     
  相似文献   
43.
任何制度创新均为着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和谐发展,须立足于本国国情.刑罚制度创新的开放、轻缓的趋势需在我国有其存在发挥效能的社会基础条件.我国本土法律文化中的"和为贵"思想(民间法)所体现的刑罚谦抑、重视民意具有化解冲突的正功能,是我国实行社会服务刑和社区矫正等替代刑措施乃至恢复性司法的基础条件,问题在于如何将民间法纳入国家法律系统中,使之成为"法律控制下的民间法".为减少"和为贵"传统思想影响下的负功能,应在刑罚制度创新中确立其适用条件和原则.  相似文献   
44.
漫歌和谐     
和谐是一个悠久的历史名词。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都把社会和谐作为一种理想追求和美好模式。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曾提出“和为贵”的观点,并将“仁”作为其哲学思想的核心,主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其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孟子则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哲理名言。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名著《理想国》一书中设计了一幅正义之邦的图画,主张“公正即和谐”。16世纪以来,在文艺复兴、产业革命的影响下,西方的一些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力求构建公平和法治的社…  相似文献   
45.
凤儿 《民主与法制》2020,(13):46-47
56人四代同堂,他们之中有老师,有医生,有个体户……不管在外面他们是什么样的角色,回到家中,他们的身份只有一个,就是“谭家人”。“孝为先,和为贵,勤为本,学为恒。”这条12字家训是只读了3年书的谭件生立下的,靠着这条家训,他的儿孙们个个品行优良,并有20人考上了大学。  相似文献   
46.
冰心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其作品从爱出发,极力挖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与和谐,因而其作品折射出"仁爱"、"性善论"、"和为贵"、"美善统一"的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47.
孔子的重要思想之一就是“和为贵”。“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孔子《礼运大同篇》里的内容,也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和谐社会”的构想。  相似文献   
48.
中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主张,有着中国和谐文化的渊源。这一主张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愿望,而西方一些别有用心者制造"中国威胁论",只是为掩盖其推行霸权而寻找的借口。"和为贵"是建立和谐世界的前提。  相似文献   
49.
人生三论     
人生三不斗:不与君子斗名,不与小人斗利,不与天地斗巧;人生三不争:不与上级争锋,不与同级争宠,不与下级争功;人生三修炼:看得透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立得正行得直;人生三福:平安是福,健康是福,吃亏是福;人生三和:和为贵,善为本,  相似文献   
50.
复兴不是复旧或回归,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重铸中国人的自强不息、刚健有为、以和为贵、民为邦本、民贵君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