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2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4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280篇
世界政治   20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篇
法律   2258篇
中国共产党   5260篇
中国政治   6176篇
政治理论   1805篇
综合类   390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361篇
  2012年   603篇
  2011年   913篇
  2010年   1289篇
  2009年   1794篇
  2008年   3174篇
  2007年   5757篇
  2006年   3809篇
  2005年   1947篇
  2004年   3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本文从政府公信力的概念与内涵研究、政府公信力建设状况研究、政府公信力建设对策研究三个方面对政府公信力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背景下政府公信力建设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2.
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是党校理论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因此,我们要注重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尤其要重视对重大课题的研究。同时,要运用科学方法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53.
浅谈和谐社会的政府职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和谐社会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和谐社会与政府职能关系的分析,阐述了政府应适时调整自己的职能,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4.
党的十六大提出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党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命题,胡锦涛总书记于近期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表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55.
王百平 《人大研究》2005,(6):F004-F004
和谐社会,简单地说,就是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处于巨变和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社会,目前有诸多不和谐问题,如经济循环不畅、阶层矛盾加剧、政务摩擦不断、区域关系失衡、生态环境恶化等。追究根源,这些现象又都与城乡差距拉大、农村发展滞后如影随形地纠缠在一起。因此,“三农”问题是当前中国社会一个最具根本性、最有决定性的社会不和谐问题,也是最棘手、最难解决的社会不和谐问题。中国是一个地道的农业和农民大国,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农村的发展滞后,农民占我国国民大多数的现实,决定了“三农”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相比较,更具有基础性和连锁反应性的特点。“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而农民增收的根本举措是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改革开放近30年的实践告诉我们:解决农民就业,一是农业,二是乡镇企业,三是外出务工经商。我省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全省260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有2046万人,绝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在700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约1200万人,富余劳动力300多万人。经济落后、城乡差距大、农民贫困是最基本的省情。由于地处西北内陆,观念、资本、技术、产品销路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因此,我省依靠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增长。农业依然是我省农民最主要的就业方式,全省7300多万亩耕地,60%多是山地和旱地,人均3.5亩,仅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我国绝大部分农产品价格已高于或与国际市场价格持平,在中国加入WTO的形势下,农产品价格不可能再提高,要依靠农业富裕,必须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一是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品种结构和质量向优质、专用、多样化发展,这种建立在土地种养之上的结构调整尽管是十分有效的,但同时也是比较有限的;二是逐步实现农业生产和经营上的规模化,这是农业成为真正赚钱产业的惟一出路。因此,农业内部对劳动力的需求整体上将是一个递减过程。所以,农村劳动力只有进城务工,走转移这条路子,才是增加农民收入最快、最直接、最见成效的办法。2004年我省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324.25万人(次),约140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64.40亿元,为农业人口人均增收310元,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840元的六分之一。劳务输转已切实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劳务经济。一是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的吃饭问题。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一方面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非农化过程提高了农产品价格,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近几年来,我省部分地区遭受了各种自然灾害,但人民群众生活稳定,未出现大批外出讨饭的现象,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劳务输转发挥了作用,劳务输转已成为农民的“铁杆庄稼”。  相似文献   
56.
王登运 《工会论坛》2006,12(1):43-43
由高校工会的性质、特点以及联系着广大的教职工群众所决定,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能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7.
和谐社会是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的,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了一些物质基础,但经济增长质量问题不断地突出出来,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困扰因素,因此,提高我国当前经济增长质量是构建和谐社会物质基础的关键。结合当前现代化进程,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就要处理好三对关系:一是和谐社会与工业化,二是和谐社会与城市化,三是和谐社会与全球化。  相似文献   
5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现代行政法与和谐社会具有平等、诚信、法治、公正与效率等共同的理念形态,行政法与和谐社会的理念融合,为现代行政法之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功能奠定了基础。平衡论是现代行政法的基础理论,现代行政法在政务和谐、经济和谐、社会阶层和人际关系和谐等方面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并主要通过立法、程序规制、救济与监督、职业伦理规范等方式来进行调整和实现。  相似文献   
59.
行政案件协调在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山 《广东法学》2007,(2):26-29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而完善的司法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行政案件的协调,正是司法制度中重要的方面,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0.
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重要位置,是党对十六大提出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具体化和新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实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长期的奋斗目标;其本身是一个不断推进的社会历史过程,是价值目标与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体现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具体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的理性诉求;和谐社会重在“构建”,要尊重社会现实、解决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