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5篇
  免费   45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5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201篇
中国共产党   66篇
中国政治   246篇
政治理论   55篇
综合类   39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162.
黎珞 《法制博览》2014,(2):10-13
物权行为理论就是以物权变动模式作为其主要内容的一个民法论题。自19世纪初萨维尼提出这一理论构想之后,国内外的学者对其进行了持续而深入的探讨,因此,将其称为民法学的核心论题绝对是名符其实。我国《物权法》已经颁布实施了近六年,但对这一理论的争论仍然不绝于耳,本文在对物权行为理论适当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的必要机能及意义,并认为该理论应被我国未来制定的民法典的所采纳。  相似文献   
163.
本文阐释了利他契约的概念、特征、主要类型,并就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进行比较分析。旨在对进一步的合同法立法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4.
新《行政诉讼法》规定了两种确定第三人的标准。第一标准,即"与被诉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但没有提起诉讼"标准,该种标准将第三人限定为行政程序中的相对人,且"没有提起诉讼"又可以做"实质意义"和"描述意义"两种不同的理解。第二标准,即"同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标准,该种标准之下,与提起行政诉讼的相对人存在民事合同关系的当事人,不宜列为行政诉讼第三人;在行政复议变更原行政行为引发行政诉讼的案件中,不宜将原行政行为作出机关列为第三人。  相似文献   
165.
【裁判要旨】判断债务人与受让人的房屋买卖行为是不是以明显不合理低价转让财产,应当以交易当地一般经营者的判断为基准,参考交易当时交易地房管部门评估价,结合诉争房屋价格、受让人是否构成善意取得、房屋交易行为是否对债  相似文献   
166.
行政登记是行政机关广泛使用的行政管理手段,它的成立、变更与撤销涉及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方方面面的权益。本文从诉讼的角度,探讨行政登记对行政第三人造成侵权时的法律救济问题。  相似文献   
167.
社会权在我国宪法中被广泛规定,但作为治国安邦总章程的宪法远未成为生活规范,故增强宪法的法律化是强化社会权效力的根本路径。比较西方立宪和行宪经验,强化社会权效力,首先,应在宪法规范中明确权利保障方式,设定司法对宪法的审查范围或建立违宪审查机构,以增强宪法的法律化。其次,借鉴西方护宪、行宪历程,应当采取必要、适当的策略维护宪法效力。另外,着眼我国司法的非独立性和政治性,以及宪法凸显基本权利第三人效力的现实,必须通过社会权第三人效力来实现社会权在私法中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8.
2007年3月16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106条明确规定了不动产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但是立法对这一问题的定论并不表明是终局性的定论,尚有值得探讨的余地。本文认为,第三人取得不动产所有权是基于登记的公信力,而不是基于善意取得制度。对不动产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之争的缘由在于对登记公信力和善意取得制度的认识混淆。  相似文献   
169.
袁钢赤 《学理论》2008,(20):75-77
物权变动中的第三人保护制度的日臻完善是推动我国物权制度走向成熟的题中之义。要建立完善的物权变动中的第三人保护制度,有必要对法学界关于保护物权变动中第三人利益保护的理论研究和制度设想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和研究。反思传统物权理论中各种单一的物权第三人保护方法的缺陷和不足,分析各种保护思路的利弊得失,并在全面预设其制度功能(即设计该制度的应然效果)的基础上确立对物权变动中第三人利益给予区分保护的思路,期待引起中国物权立法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0.
《检察风云》2010,(5):74-75
据近期《扬子晚报》报道,江苏泰州市有父女在大年初三晚上,见三名小偷街头行窃毅然报警,其父手被小偷用刀刺伤,出警民警到场后反而“善意提醒”他们“现在不提倡见义勇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