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1篇
  免费   43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4篇
世界政治   96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210篇
中国共产党   66篇
中国政治   247篇
政治理论   55篇
综合类   40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保护交易安全、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各国大多都承认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但对不动产交易能否适用善意取得,各国立法都有所不同。我国物权法明确肯定了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但该制度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本文拟从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基本理念、建立不动产善意取得的基础及具体适用进行初步的剖析,以期对在未来的法律规范中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22.
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性质、具体形态和责任承担的法律问题,既是法学理论界争议不休的问题,也是实务界经常遇到,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探讨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法律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23.
动产抵押是指抵押权人对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占有,而就其提供担保债权的动产设定动产抵押权,于债务人不履行合同时,抵押权人可以占有抵押物,并得出卖或申请就其卖得价金优先于其他债权而受清偿的担保方式。  相似文献   
224.
媒体站在什么立场上,以什么样的胸怀对待他人的生命,是非常重要的事。 记得有一次我在山里采访一位农村妇女,我问她你平时看电视吗?她说电视很少看,有些节目不敢看。她说,那些节目我看了就活不下去,你看看人家都活成那样,我一看电视就觉得我不配活着。我想,我们的个别媒体怎么会势利到这种程度,让生活中那些有痛苦的人觉得自己如此失败,宣扬虚假的、光鲜夺目的所谓成功,吓坏了老百姓。  相似文献   
225.
7月12日,“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长沙落幕。本届论坛因首次以文化教育为主题,首次有民进党人士参加而格外引人注目。虽然受到了民进党开除党籍的警告,参会的民进党人士仍表示,如果自己能为民共之间搭起桥梁,即使作出牺牲也值得。  相似文献   
226.
我国民法上真的不存在物权行为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现代民法上很难彻底否认物权行为理论。我国民法也不应彻底否认物权行为理论,而应参照瑞士民法的做法,承认物权行为的独立性,但不承担物权行为的无因性  相似文献   
227.
由于受债的相对性理论的影响,许多学者认为,债的效力只及于特定的债务人,与债的关系以外的第三人无涉.但随着社会的变迁,第三人侵害债权现象不断出现,固守债的相对性理论使得债权人难以得到周全的保护.从债的不可侵性、债的涉他性、期待利益应受债权法保护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试图扫清建立债权侵权制度的理论障碍.  相似文献   
228.
本文通过对债权可否被侵害及第三人可否侵害债权对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进行了定性。笔者认为第三人侵害债权应当纳入侵权法的范畴。最后将这一制度与其它相关制度进行了比较,以期对这一制度的研究可以更深入。  相似文献   
229.
汪志刚 《法学研究》2009,(3):119-134
在关于动产善意取得法理基础的诸说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占有公信力说。该说不仅有悖于法理和民法体系逻辑,而且在实践中也会遭遇许多困难,不足为采。善意取得的本质是保证本着诚信而行为的交易主体能在社会公认的正常交易环境下依法实现其交易目的,其法理基础是交付的效力,伦理基础是诚实信用原则,交易安全保护则是该制度内含的经济理性。  相似文献   
230.
论《联合国宪章》的解释方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瑶 《中国法学》2003,60(6):131-139
以适当的方法对《联合国宪章》做出正确的解释 ,是妥善施行《宪章》的重要前提。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 ,深入论析了《宪章》的五种解释方法 ,即文义解释、系统解释、目的解释、历史解释和惯例解释 ,指出五种方法各有利弊长短 ,在选择具体解释方法时 ,应采取“善意解释”的态度 ,所作的解释应有利于实现联合国的宗旨及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