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6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12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篇
法律   45篇
中国共产党   339篇
中国政治   251篇
政治理论   54篇
综合类   2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小时候,我就不明白,中国的汉字,怎么能让人写得那么好看!"书法家丁跟牢回忆起自己与书法的结缘,眼里闪着泪花。对中国书法的爱,堪称赤子之心。"我练书法,不为名,不为利,就为把字写得好看,"丁跟牢说:"汉字是人民大众的,书法也是人民大众的,把汉字写好看,就是人民大众的艺术,是人民的字。"人民大会堂管理局的同志看到了丁跟牢的  相似文献   
12.
度尽的年岁     
马莅骊 《新民周刊》2012,(37):96-96
一个老人的寂寞就是无法言说的事情。在我生活的小区里,偏偏有许多老人。他们有时坐在阴暗的大楼楼道里,一动也不动,愣愣地看着人来人往,可以看上几个钟头。这其实也是上海弄堂小区里司空见惯的场景,但人只有在自觉身体中的某一部分或内心不再年轻的时候,才会真正对那些年老的生命能够感同身受。有一天我下班回家,大楼里的一个老头不知为...  相似文献   
13.
《刑警与科技》2013,(19):97-97
<正>1993~2013的20年里,《中国公共安全》从薄薄的一本无人知晓的杂志到大型综合半月刊。回忆这20年走过的路程,有成功、有喜悦,当然也有过失败和泪水。而我们也不会放慢前进的脚步,因为成长的道路上撒下了名为"永不放弃"的种子。  相似文献   
14.
“做共产党员死了也心甘”1927年4月和5月,国民党反动派相继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马日事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湖南汝城县,敌人将我父亲等30多名农会骨干作为“共党案犯”逮捕,严刑拷打,  相似文献   
15.
转瞬间,建国六十周年了。回顾这六十年中,我亲历的两次革命、两次历史大转折,真是心潮澎湃,难抑激昂慷慨之情!这里只想记述一下北平解放和建国初期的若干美好回忆。  相似文献   
16.
高夙胜 《春秋》2009,(3):38-40
冯沅君作为当代杰出的女学者、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可谓20世纪中国的一个奇迹。这位蜚声全国、倾一生心血致力于我国古典文学教育事业的文化名人。曾在上世纪20年代,以“淦女士”的笔名发表小说。在社会上影响颇大。她是上世纪20年代中国新文坛上与苏雪林、庐隐、冰心齐名,富有才华的女作家,当代研究古典文学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7.
谭译 《党史纵横》2007,(3):43-43
1984年4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夏衍先生的一篇回忆文章,题目是《一位被遗忘了的先行者》。文中披露了一位左翼文化运动的先行者当年在上海的鲜为人知的事迹,表达了对这位革命先烈的深切怀念和惋惜之情。  相似文献   
18.
1938年6月,正当抗日的烽火在华北大地上熊熊燃烧时,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诺尔曼·自求恩来到晋察冀军区。聂荣臻司令员亲切地接见了他。对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表示热烈欢迎并代表八路军和边区人民向他致谢。他说:“这里环境艰苦,缺医少药,医务人员特别是外科大夫很  相似文献   
19.
曾山同志参与了新四军的组建工作,是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后改为东南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委员.皖南事变后,担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组织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是在华中党内和新四军中都担任要职的少数几位领导人之一.我采访了曾山同志的三子曾庆洋少将.  相似文献   
20.
芦荻 《党史文汇》2006,(11):52-53
1975年5月至9月,毛泽东因患眼疾,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师芦荻为他读书.在读书期间,毛泽东就文史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谈话.最近,记者同芦获教授进行了多次访谈.本文是请芦获教授对他的部分谈话加以整理,形成的一篇回忆文章,从中可以了解到毛泽东的读史情况和论文史方法.--《党的文献》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