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30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正>雪舞时节,又该雪花里听写春意如植一棵人民树一年一度,人代会,春风知意否?一年的民意整梳,一年的民欢情舞,一年的身影和忙碌。一年的一个区域,一年的一个国度科学的谋划和一年汗水,是否连缀成篇我们回眸,哪些在焦急着绿,哪些在等待着熟?一府两院、人大报告,一个正楷汉字一条直线、一个方阵,立体成山  相似文献   
22.
美国是一个高度重视意识形态的国家。基辛格说:没有一个国家像美国那样“一厢情愿地认定美国的价值观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长期以来,美国一直认为自己是“道义之邦”,其政治制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完美无缺”的,应当是其他国家效仿的榜样。因此,“作为上帝选择的一个特  相似文献   
23.
凌洁 《观察与思考》2007,(23):60-61
<正>中国,正以光的速度从一个古老文明的国度蜕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崭新世界。而他们,这些世界各国的职业摄影师,试图抓住这一巨变的瞬间,勾勒出中国当代社会转型的曲线。两种元素汇合、碰撞,爆发出惊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当我们看见这些照片,惊奇、兴奋、怀疑……百感交集,一片众生像。  相似文献   
24.
刘锴 《政府法制》2012,(23):29-29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这是到过德国的人,对这个国家的共同印象。在德国,读书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国民日常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一种生活习惯或日内容,整个国家都弥漫着浓郁的书卷气。因此,有人评价说:“德国,是一个阅读的民族!”  相似文献   
25.
李忠东 《党课》2006,(6):79-81
美丽传说 在荷兰,流传着这样一个浪漫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雄伟的城堡里住着一位美丽的少女。追求者不计其数,络绎不绝。其中有3名英俊威武的勇士,一个送给少女一顶皇冠,一个送她一把宝剑,一个送她无数的金银财宝。  相似文献   
26.
从古至今, 中国一直是口号文化颇为悠久和发达的国度。口号这种话语形式在中国的法治领域同样颇为流行, 这种被强大的舆论支持着的法治口号往往成为主流法律意识形态的话语载体, 甚至会拥有法治领域的话语霸权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 法学家有义务对某些带有话语霸权色彩的法治口号进行学理上的解构、梳理, 以期为公众全面理解法治口号提供学理支援。下面将选取若干个颇为流行的法治口号进行批判性的法理解构。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是由老子的“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这句古训演变而来的耳熟能详的口号。“法网恢恢、…  相似文献   
27.
这是一个贫瘠的国度:从埃及穿越茫茫荒沙,才能回到沙漠之中的家。在这没有自然资源的不毛之地,地图上只显示了一些和她相邻的国家,这些国家的名字和首都,环绕在她的周围。这是一个困顿的国度:冲突和战争不断,民众甚至一度被驱逐。驱逐曾使民众失去故土,战争曾使她多次遭受重创,同时她还处于层层外交和经济封锁之中,缺乏其他国家的兵力援助。然而,这又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国度:她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新兴企业总数,超过全欧洲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新兴企业的总和,甚至超过日本、韩国、中国、印度四国的总和。  相似文献   
28.
作为一个舌尖上的国度,吃、喝这个话题总是引人关注,而官员公款吃喝这个这个话题尤为敏感。近日,几则被曝光的公款吃喝事件和各地为治理公款吃喝推出的新举措在公众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相似文献   
29.
梁衡 《学习导报》2012,(9):51-52
中国共产党现在是一个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大党,是一个掌管着960万平方公里国土、13亿多人口国度的执政党。可是谁能想到,当初她却是诞生在一只小船上。这是一只多么小的船啊,要低头弯腰才能进入舱内刚能容下十几个人促膝侧坐。它被一条细绳系在湖边,随着轻风细浪,慢慢地摇荡。我真不敢想,我们轰轰烈烈、排山倒海的90年就是从这条船舱里倾泻出来的吗?  相似文献   
30.
陶杰 《廉政瞭望》2012,(2):70-70
辛亥百年,上海一套民国老课本重印,叶圣陶编、丰子恺绘,只不过是几十年前的课本,却惊现一个陌生的国度。首先是课本直排,写正体字。上学的规矩是先向老师鞠躬请安:“先生,早。”“先生”是对老师的敬称,不分男女,都穿一件长衫。放学的时候,师生道别,叫“明天会”。不讲“再见”,而称“再会”,这是上海话的习惯,课本里嗅得到江南水乡的味道:“柳条长,桃花开,满地菜花黄”,“万年桥边小池塘,红白荷花开满塘”。那时的江南,依旧风景如画,课文里两个杜撰的地名,一条红桃巷、一条白荷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