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45篇
中国政治   73篇
政治理论   27篇
综合类   1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马静 《检察风云》2010,(10):32-32
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粟坡县原县委书记、文山州民政局原局长赵仕永贪污受贿近500万落马,被称为全国最贪县委书记。据了解,大到万元以上的彩电、冰箱、皮包、手表,小到几元的洗漱品、袜子等,赵仕永都公然以公款报销,创下贪官中的报销之最,是名副其实的“报销王”。(4月19日《昆明日报》)  相似文献   
152.
153.
“无为而有为”,以无用做大用,这是道家一贯倡导的人生哲学。庄子在《人间世》中讲述的“栎社树”寓言,就生动展现了这种哲学思想。从人才观视角品味这一寓言,我们仍可从中领悟到益于人才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54.
<正>2019年以来,台湾地区蓝绿恶斗不断、两岸对立加深,在内外因素的持续作用下,岛内民众的统"独"意识及国族认同产生了显著变化。一、2019年台湾统"独"意识及国族认同变化情况2019年以来,台湾多项统"独"意识和国族认同民调显示,岛内民众两岸统一意识和"中国人认同"双双下滑。台湾民众广  相似文献   
155.
"国族"构建是晚清政治变革中的一大核心问题。康有为"国族"构建说的出发点,源于他对"保全"中国的强烈冲动。依托"去种界同人类"的乌托邦设想及"天下主义"的理论框架,并辅以文化、政治、物质整合之具体对策,康有为坚信,作为"国族"的动态、开放、融合的"中华民族"之构建,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康有为显然是文化族群主义谱系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揭示了一条新的"国族"构建之路——强调文化价值的整合,将"中华民族"视为超越族群关系的政治和文化象征,通过渐进的方式克服帝国内部多元族群及其政治体制所造成的分裂威胁,致力于实现超大型、多民族国家的近代转型,并为未来的大同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6.
《理论与当代》2012,(12):62-62
史铁生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上帝的寓言》中说,有好心人劝我去庙里烧烧香,拜拜佛,许个愿,说那样的话佛就会救我,我的两条业已作废的腿就又可能用于走路了。我说:“我不信。”我既非出家的和尚,也非在家的居士,但我自以为对佛一向是敬重的。我的敬重在于:我相信佛绝不同于图贿的贪官,也不同于专制的君王。佛仅仅是信心,是理想,是困境中的一种思悟,是苦难里心魂的一条救路。中国信佛的潮流里,似总有官的影子笼罩。  相似文献   
157.
“我们要进京赶考,要考个好成绩,决不能当李自成。”1949年3月,由西柏坡挺进北平前夕,毛泽东说的这句严肃的玩笑话,在纪录片和回忆录中被反反复复提及。对于李自成这位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毛泽东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和特殊情结。  相似文献   
158.
《党的建设》2014,(10):42-42
伊索(前620-前560)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一个寓言家,于公元前约600年,也就是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腊。伊索童年期是一个哑巴,只能发出奇怪的声音,用手势表达他的意思;再加上他长得又矮又丑,邻居都认为他是个疯子。  相似文献   
159.
自律与自由     
蔡建军 《前线》2014,(10):118-118
有这样一则寓言:玻璃抱怨窗框的束缚,总想着要挣脱它。有一天,玻璃终于如愿了,但没有想到,刚离开窗框,就“哗啦”一声摔成了碎片。寓言生动地说明,无论是谁总要受某种社会规范的制约。 人的欲望就像这块时时刻刻想挣脱束缚的玻璃。追求绝对的自由、不受丝毫束缚、所有的欲望都能获得满足,这是每个人都期冀的。但如果不加任何自律和约束,任由欲望之水肆意泛滥,那结果势必如挣脱窗框的玻璃,摔得个粉身碎骨。  相似文献   
160.
王婧 《学习月刊》2011,(20):41-42
在我没接触音乐剧之前,就对荡气回肠的音乐剧《猫》有所耳闻,之前只是单单听过其中的插曲,像《memory》和《macavity》,当时就被那单纯的音乐魅力深深打动。当我看完整部音乐剧之后,就被它那奇特的舞台设计、忽明忽暗的灯光搭配,逼真动情的表演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吸引。《猫》的故事就是一个现代寓言,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应有尽有,堪称是一段不老的传奇。它被传唱于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