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45篇
中国政治   73篇
政治理论   27篇
综合类   1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尽管驴在中国常被以“蠢”字形容,多用于贬义,但在很多西方国家,驴却被当作勤勤恳恳的象征予以赞美,因此,我们把在职场中辛勤耕耘的人们也誉为“驴”。而本栏目就是从职场中“驴”的视角,以寓言体的形式,幽默诙谐地揭示职场百态,点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核心问题。欢迎企业一线人力资源工作者供稿。  相似文献   
192.
驴效考评     
尽管驴在中国常被以“蠢”字形容,多用于贬义,但在很多西方国家,驴却被当作勤勤恳恳的象征予以赞美,因此,我们把在职场中辛勤耕耘的人们也誉为“驴”。而本栏目就是从职场中“驴”的视角,以寓言体的形式,幽默诙谐地揭示职场百态,点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核心问题。欢迎企业一线人力资源工作者供稿。  相似文献   
193.
蛇和锯子     
一天晚上,一条蛇想要找食物吃。于是,它悄悄爬入了一个木匠的工作间。  相似文献   
194.
有一只蝎子和一只青蛙。蝎子想穿过池塘,但它不会游泳。于是它爬到青蛙旁边问道:“青蛙先生,能不能让我躺在你的背上,你驮我过池塘?”青蛙回答道:“我不得不拒绝你,因为你会在我游过池塘的时候刺死我。”  相似文献   
195.
国族是民族与国家的结合。国族需要具有自主性,需要成为追求各个族群公共利益的独立的行动主体,遵循超越于族群特殊性的公共文化道德理想。国族的自主性是实现有效国家治理的必要条件。国族具有自主性才能成为各民族的共同体,赢得各民族的认同,才能为公民的自主性提供共同善的根基。“中华”是一种超越性的公共精神和自主性的生活态度。中华民族自主性的建构是在使公共利益成为国族行动的依据,是在塑造各民族共同的价值理想。中华民族现代自主性的建构需要确立个体反思的主体性,肯定“中华”观念的合理性,确立各民族成员政治身份的同一性与政治参与的个体性,实现中国公共生活的民主化与民众权益的公平和平等。  相似文献   
196.
儿童是国家的希望,也是民族的未来。从“一米高度看城市”,散发着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关怀与温暖。瑞安有着深厚的儿童友好城市底蕴,2008年被授予全国首个“寓言大市”称号,拥有8个寓言文学创作基地。瑞安市率温州之先全面启动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搭建儿童友好创建体系、推进儿童基本单元建设、擦亮儿童友好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197.
景军 《思想战线》2023,(3):27-39
1885年就对科学种族主义展开抨击的海地知识分子费尔明,以及1925年就对人种理论给予驳斥的中国学者潘光旦,具备近年来学界所称的南部理论先驱者特质。一方面,费尔明对19世纪后半叶欧美体质人类学家鼓吹的颅相学之谴责,可谓当代批判种族理论的先声。另一方面,潘光旦对披上科学外衣的“优越种族”意识形态与20世纪初军国主义兴起的联系之解析,可以说是带着一种震撼力揭示了种族主义国族论作茧自缚的深刻道理。  相似文献   
198.
李朝辉 《探索》2023,(3):65-75
集体记忆是共同体成员共存共享的结构化信息的总和,具有突出的建构性、客观性及社会性特征。不管是在建构、加工阶段,还是在激发、传承过程中,集体记忆都需要依凭多样化的载体得以呈现和传承,其载体主要包括符号型、场所型、仪典型和传媒型四种类型。集体记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维系和强化中华民族认同,是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进一步想象的基石;其对内形塑“我者”促进融合,对外区分“他者”实现“划界”;此外,集体记忆连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过去、现在及未来。因此,形塑集体记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践路径,需要对中华民族集体记忆展开必要的反省,并深入思考如何应对各种解构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因素;积极发掘和再造中华民族集体记忆,重视历史教科书的编撰,以社会实践为基点打造一套承载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符号系统,积极开发新的记忆之场,推行“体化实践”;注重传播、传承及巩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策略、平台及受众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