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4篇
各国政治   117篇
工人农民   19篇
世界政治   13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6篇
法律   204篇
中国共产党   681篇
中国政治   1254篇
政治理论   471篇
综合类   70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451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371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旅游人类学研究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就是随着大量游客涌入的结果,在少数民族地区析出的文化变化。很多时候这些变化都伴随着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的重组,也就是以旅游为导向的民族性的创建。从理论上探讨民族旅游与民族认同及民族性之间的关系,并从人类学的角度阐述民族旅游在民族性构建中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972.
对于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来说,跨界民族既是潜在的的解构性力量,也是现实的整合性力量。跨界民族的特殊性导致了跨界民族认同意识的特殊性,加强跨界民族的国家认同建构对于维护边疆安全与稳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73.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主流政治文化的引领。当前,党外代表人士面临多元政治文化冲击,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学院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主阵地的作用,强化政治共识教育,推进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974.
“台湾人认同”作为台湾民众的集体身份认同,其内涵包括了地域认同、利益认同、“国家认同”等多个面向.“台湾人认同”是台湾民众在长期的社会互动中,经由合法性建构、拒斥性建构以及计划性建构而最终形成的.当前,随着两岸关系的变化以及台湾民众实际社会行为互动模式的调整,其特征呈现出民主化、理性化以及“台独化”的发展趋势.对待“台湾人认同”,大陆应在正确理解其内涵的双重属性的基础上,努力建构“两岸命运共同体”意识,最终培育出两岸统合的向心力.  相似文献   
975.
辛旗 《台声》2013,(1):52-52
2012年12月,大陆40多名学者来台与台湾学者交流座谈,探讨认同与互信。唯两岸关系的互信事涉台湾社会的认同,学界多视国族认同是过去的历史传承、当前的需求与未来的期望三者间不断重组调整的结果,其间公权力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76.
社会认同作为现代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对群体心理和行为做出了新的解释.对认同和社会认同概念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发现尽管社会认同概念在不同学科背景下有其侧重之处,但依然可以剖析出社会认同概念的本质特征.今后的研究可以立足于社会认同概念的本质特征,在横向和纵向两种研究维度展开,从而促进社会认同概念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977.
各国民族的天差地别的生存境遇,决定了其迥异的文化传统、国家认同、发展道路。中国人如何自我认同与生存发展,乃是外国人无法代劳的本己命题。现代中国文化危机的契机、性质、深度,均与西方大不相同,其核心在于奢望通过文化进口来解决本土命题,致使文化生态危机和政治认同危机日益严重。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是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78.
朱红晖 《人民论坛》2013,(8):36-37,129
通过对广西藤县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认同和践行的情况进行调查得知,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体内容有一定的认知,但存在不系统、不全面的问题;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上,某些方面践行良好,但部分农民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政治信仰缺失、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979.
周洪宇 《政策》2013,(7):8-12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相对于物质而言,精神文化有着穿越千古的强大生命力,历经岁月洗礼而能愈发沉淀和积蓄,散发出智慧气息的芬芳,承载起民族繁衍生息的脊梁,更能让人从中汲取奋然前进的力量。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精神文化是魂魄、是根基,一切物质终将消逝,而精神文化的生命力亘古常青。纵览人类历史,我们看到,一个民族无论面对多  相似文献   
980.
应以历史文化、政治体制和执政理念认同为前提构建统一多民族国家意识形态认同,宗教信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是历史文化认同需要破解的一个核心问题,政治体制认同必须明确在民主、国家形式以及社会与法的相容性等问题上的原则,执政理念认同的难点在于执政党如何有效回应当今社会的多元政治观,实现人们对于政治的回归,统一多民族国家意识形态认同既是新社会空间的构建过程,又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一种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