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47篇
  免费   416篇
  国内免费   215篇
各国政治   350篇
工人农民   390篇
世界政治   123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70篇
法律   4643篇
中国共产党   10805篇
中国政治   10282篇
政治理论   4378篇
综合类   7524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581篇
  2022年   494篇
  2021年   612篇
  2020年   630篇
  2019年   445篇
  2018年   207篇
  2017年   346篇
  2016年   596篇
  2015年   1199篇
  2014年   3078篇
  2013年   2627篇
  2012年   3437篇
  2011年   3237篇
  2010年   3062篇
  2009年   3164篇
  2008年   3483篇
  2007年   2351篇
  2006年   2167篇
  2005年   1698篇
  2004年   1632篇
  2003年   1462篇
  2002年   1611篇
  2001年   1250篇
  2000年   926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曾思 《政治与法律》2020,(5):116-130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通过司法解释创造了"债随物走"规则。这一规则在实践中常适用于企业将其重大资产对外投资的交易。现有的相关研究大多认为这一规则是对法人财产独立制度的违反,主要以继受人责任和公司分立作为对该规则进行限缩解释的理论基础。针对这一规则,截至2018年9月的全样本实证研究表明,我国法院在企业对外投资情形下适用"债随物走"规则有其现实的考虑,其决定性因素包括债权人的类型与新设公司外部投资者的数量。现有相关研究并未意识到这些因素的重要性。与现有理论相比,资产分割理论可以很好地帮助人们分析"债随物走"规则的制度成本与收益,也更契合目前我国的司法经验,可以为这一规则未来的适用提供指导。根据法院的判决经验与理论分析,法院应仅在转移资产的企业之债权人明显缺乏自我保护能力,且资产受让公司外部投资者数量较少的情况下适用"债随物走"规则。  相似文献   
32.
33.
34.
35.
我从小和父亲学习中国象棋,虽然学艺不精,但也略知一二。到了波兰华沙大学学习国际关系专业,为了丰富自己的课余文化生活,我开始拜师学艺,学习国际象棋。我不由得和中国象棋进行比较,发现其中既有不同,又有相同点。我还是喜欢洞察国际象祺背后的文化哲学,与中国的文化哲学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36.
钟飞腾 《人民论坛》2020,(8):128-129
从中国方面来看,将新型大国关系从俄罗斯拓展到美国,并且取得积极成效,这无疑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历史性实践。可以说新型大国关系已经成为中国外交的框架,已经蕴含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中。  相似文献   
37.
包心鉴 《前线》2020,(3):25-30
人民政协是植根中国大地、立足深厚中华文明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一重大制度安排,是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同中国政治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在广泛凝聚共识、努力形成最大公约数上具有独特的制度优势;是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政治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在推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建设、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上具有独特的制度优势;是把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政治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在彰显人民民主真谛、发展中国式民主上具有独特的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38.
39.
经过中国共产党两代领导集体的艰难探索,终于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和统一战线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崭新思想。这就是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创新的突破口。探索理论创新的突破口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