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28篇
各国政治   5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87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一引言——问题的提出根据《联合国宪章》第96条和《国际法院规约》第65条,国际法院具有咨询管辖权。同时,根据这两条,国际法院的咨询管辖权又是受到限制的,即其管辖范围必须限于法律问题。然而,《宪章》和《规约》都没有对法律问题作出任何界定,这导致国际法院在处理咨询案件时不得不屡次在这个问题上为自己能行使或者应当行使管辖  相似文献   
12.
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的定位存在悖论。一般法律原则被《国际法院规约》规定为正式的判案依据(国际法渊源),但在实践中却仅被国际法院作为辅助渊源使用。一般法律原则面临困境的原因在于,它本属于自然法,却被《国际法院规约》实在主义化后纳入一个被构想为实在的法律适用法的体系中,使得它既发挥不了本身具有的自然法的作用,又不可能脱胎换骨变成《国际法院规约》起草者所期望的实在法,从而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一般法律原则是自然国际法第二层级的渊源,它不属于实在国际法的渊源体系。《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必须不再拘泥于实在法体系且不再被视为国际法渊源的权威表述,才能解决其内部结构混乱、一般法律原则成为鸡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试论解决领土争端国际法的发展与问题--最新案例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法院在2002年连续对两个有关领土争端的案件作出了判决。笔者认为,通过这两个判决,国际法院在解决领土争端的国际法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明确的处理规则,即首先考察的是有关的国际条约是否已经对相关问题作出了规定;在没有相关国际条约规定的情况下,国际法院将在综合审查双方提交的证据之后,直接依据“有效控制”原则进行判决。对此,笔者认为,国际法院有必要在以后的此类案件中进一步发展相关的法律原则,以便能够在法律原则的确定性和维护争端地区稳定的必要性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4.
国际司法是指在国际关系中通过司法机制解决国与国之间纠纷与争端的一整套组织与程序。以国际法院为代表的现代国际司法是国际政治中理想主义的产物,但是它赖以实现和运作的土壤仍是现实主义的。在世界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国际司法仍未发生质的变化,离开国际司法倡导者们的理想和愿望仍有相当的距离,究其原因,在于国际关系的基本形态仍是无政府状态。在主权国家为根本表现形式和行为主体的世界中,国家利益的冲突和矛盾尚不能简单地运用国际司法来加以解决,其中大国不喜欢国际司法是其不能发挥更大作用的根本性制约。国际法院以及以其为代表模式的国际司法在21世纪如何发展,这是摆在人们尤其是国际关系学者和国际法学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专属经济区划界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一次在普遍性的国际公约中确立了专属经济区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使沿海国有权主张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随着《公约》于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宣告建立专属经济区的国家日渐增多,相邻或相向国家之间的海域划界除领海和大陆架外,还面临着专属经济区的划分,本文拟对此问题作一探讨。 Ⅰ 《公约》第74条和第83条对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作了原则规定。 由于这项规定涉及到有这类划界问题的国家的切身利益,在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中引起了激烈的争 论和长时间的讨论。会议所采取的立场是在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的划界问题上采用同一原则,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划界的原则和标准上。这方面一直存在两个对立的利益集团,一个是“公平原则”集团,主张应  相似文献   
16.
黄瑶 《法学研究》2003,(2):135-146
联合国宪章中没有任何关于宪章解释的主体及效力的条款 ,这为宪章的解释权留下了不确定因素。基于国际法关于条约解释的理论和多年来联合国各机构及会员国对宪章的解释实践 ,现实中已经形成这样一种状况即 :会员国对宪章规定的解释若能达成一致意见 ,这种意见就构成权威解释 ;联合国各机构对宪章的解释只有获得普遍接受 ,方可成为对宪章有关条款的有拘束力的解释。此外 ,国际法院在宪章解释中的地位正在呈上升趋势 ,其解释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政府间组织成为国际法院诉讼当事者的改革,涉及修改《联合国宪章》等现行规定,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是,这一改革是国际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促进国际组织间争端的解决,有利于发挥国际法院的积极作用。可以通过修改《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院规约》的相应条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军事学院,是对那些被定为美国未来的领导者和政策制订者的军事和文职官员进行高级阶段军事教育的.在这个军事学院,如何最有效地进行国际法教学的问题,在过去十年中曾定期地得到考虑.作者在美国国立军事学院负责国际法教学工作已有七年,现就国际法教学的重要性、作用和组织作一些评论.军事学院毕业的军事和文职官员在制订美国国家安全政策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他  相似文献   
19.
<正> 一、新国家的产生联合国组织于一九四六年举行第一届大会时,只有五十一个会员国,现在约有一百三十个会员国,这意味着增加了约八十个会员国。这些新增加的会员国多数来自非洲和亚洲。联合国组织按照共宪章在促进这些新独立国家的产生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根据《联合国宪章》第十一章,负有管理非自治领土责任的所有会员国接受这样的基本原则,即:这些领土上居民的利益是至上的,并认为增进领土居民福利的义务是神圣的信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有着5000年文明历史的世界大国,自近代以来却沦为世界列强共同宰割的"鱼腩"。抗日战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成为中国作为当代世界大国崛起的转折点。首先,由于中国坚持抗战,赢得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赞赏,使中国从一贯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转变为废除不平等条约,签订新的平等条约,重树国际尊严,谱写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