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是中国政治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仁者见仁,莫衷一是.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可以将目前央地关系的研究范式概括为:结构主义、委托-代理、行为博弈、互动妥协、国家能力建设分析范式.这些不同的视角反映了探讨同一主题的不同路径.也反映了中国央地政府间关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这些研究范式的梳理,可以看到国内外学者对中国中央地方关系以及地方主义问题的争论,最后,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22.
有国法而不依,出于地方主义的某种需要,出台损害群众利益的方案,无论有何种良好初衷,都应该受到制止。安徽省淮北市政府为了让出租车这一“城市名片”靓起来,参照一些大城市的做法,强制出台“限时更新”新规,令所有的出租车不论新旧都要在规定期限内更新、提高档次。没有更新的  相似文献   
23.
清末民初中国政治呈现出分裂与整合两种态势。分裂因素是指地方主义与军事主义的分散倾向。地方主义又包括督抚专政与士绅参政两个方面。整合是指中央政府的集权措施。民元前后,清政府、南京临时政府、袁世凯北京政府三个政权均对清末以来社会的分散态势进行控制,其整合尝试的失败改变了分与合的力量消长,决定了中国政治的分裂走向,使民初军阀政治呈现出割据混战的状态  相似文献   
24.
论地方保护主义的本质及其遏制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地方保护主义既是一种追求地方利益至上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地方保护主义的动机是谋求地方经济利益最大化;其主要表现形式是经济封锁和市场争夺,而非政治独立和对抗。地方保护主义的危害很大,但与地方主义、地方割据相比,较易遏制。可以通过完善民主制度、加强法制建设,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强化中央权威等手段予以遏制。  相似文献   
25.
秦晓华 《人民论坛》2014,(6):185-187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地方主义”产生的根源是封建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瓦解于资产阶级建立的中央集权的政府,无产阶级革命反对一切地方主义。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用严厉的手段对待一切派别活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地方主义的认识对我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对待“地方主义”问题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府际治理是在府际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其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区域层级观念,建立强调权力或资源相互依赖、开放和合作的新地方主义和一种健康和谐的公共组织关系。府际治理意味着治道思维的变革,它合理规范府际竞争和府际冲突,以相互依赖和伙伴关系为新理念,这种伙伴关系不仅指横向的同级地方政府间的伙伴关系,还包括上下级地方政府间、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27.
当代中国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地方主义现象可以借用“囚犯的难题”博奕模型来分析。分析的结论是,在全局性的事务方面,若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权威,地方政府微观理性的行为必然导致宏观不理性的恶果。为了尽可能减少宏观环境恶化对本地区的不良影响,理性的地方政府采取了地方保护主义的措施,并进而陷入了地方主义泥淖。要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就必须在制度上确立和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威,改变导致地方主义泥淖的博奕结构中的奖惩机制,在制度上促使地方政府行为自觉地摆脱地方主义的泥淖,选择走向合作的策略,为共同解决全局性事务而努力。  相似文献   
28.
种姓制度在印度有悠长的历史,对今天印度社会仍有很大消极的影响,使印度民族缺乏同一性和凝聚力.印度教的种姓制度,过多考虑某一个种姓集团的利益,助长了狭隘的地方主义,最终延缓了现代化的进程,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9.
地方主义是指在地方治理中以地方和区域利益为第一原则,不顾全局和整体利益的思想和行为。地方主义不仅与个别领导的作风和素质相关,也与约束地方政府行为的制度体系和体制机制相关。从公共治理的逻辑环节进行分析可知:公共治理的制度体系为地方主义行为配置自主空间;公共治理的体制机制为地方主义行为提供激励;公共治理的行动能力为地方主义行为限定条件;公共治理的监督体系为地方主义行为留有漏洞。因此,彻底杜绝地方主义行为以及现象,需要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从根本上加以控制和平衡。  相似文献   
30.
区域政府间合作"关系"制度化的关键是确定合作的条件和机制。借鉴西方政府间合作模型,开发中国情境的概念框架成为题中之意。行政性分权、发展型地方主义和干部晋升锦标赛体制不利于政府间合作,棘手问题和相互依赖改变了这一制度环境。政治驱动、府际契约或承诺塑造了约束机制;组织协调、目标考核和收益共享则构建了激励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嵌套下个体层次、治理层次和制度层次的互动塑造了区域政府间合作过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故事"显示该框架的有效性和独特性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