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533篇
  免费   635篇
  国内免费   268篇
各国政治   464篇
工人农民   959篇
世界政治   2055篇
外交国际关系   625篇
法律   18145篇
中国共产党   28432篇
中国政治   35105篇
政治理论   9567篇
综合类   18084篇
  2024年   234篇
  2023年   974篇
  2022年   991篇
  2021年   1236篇
  2020年   1291篇
  2019年   1011篇
  2018年   417篇
  2017年   1013篇
  2016年   1726篇
  2015年   3531篇
  2014年   11478篇
  2013年   9182篇
  2012年   8163篇
  2011年   8668篇
  2010年   8988篇
  2009年   8896篇
  2008年   8534篇
  2007年   6713篇
  2006年   7526篇
  2005年   6269篇
  2004年   3869篇
  2003年   3594篇
  2002年   2919篇
  2001年   2624篇
  2000年   2622篇
  1999年   402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车道,职业教育理念与教育思路发生了格局性变化,在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新挑战和新需要的背景下,公安高职院校的发展应当主动适应新时代公安工作的发展和需求,建立起以应用型、实战型复合人才为导向的培养模式。通过深度发挥公安高等教育的行业特色和行业优势,完善以课程思政为引领的教育策略,从而全面打造实战应用型公安人才培养新模式,这对于提升公安高等教育理论水平实践效果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胡铭 《政法论坛》2022,(3):117-131
数字法学是近年来兴起的数字技术和法学理论交叉的新领域,不仅是科技和法学的深度融合,而且是跨文理学科的新研究范式和新法治实践的全面整合。根据数字技术在其中的角色,数字法学的主要范畴可区分为对象论和工具论,对象论主要包括要素层、平台层和产出层,工具论侧重于数字技术赋能法学研究和法律适用两类场景。数字法学的主要方法可二分为围绕规范展开和数据建模驱动,前者通过解释或重构法律规范取得成果,后者主要以定义任务设计模型满足需求。数字法学将带来法学教育的变革,亟需培养文理兼修、面向数字智能未来的数字法治人才。  相似文献   
13.
14.
15.
《政法学刊》2019,(1):56-61
目前中韩两国人员交流日益频繁,他们大多数是通过租赁房屋方式在对方国家生活。因此,了解中韩两国房屋租赁立法的异同,有助于预防和解决因对彼此法律制度认识不同而造成的纠纷。中国合同法中规定了"买卖不破租赁"制度,出租人和承租人合法订立房屋租赁合同有直接影响第三人权利的效果。韩国法将传贳权规定为一种物权,并在此基础上规定了登记租赁权。韩国为了有效地利用传贳制度,保护承租人的利益,专门制定了《房屋租赁保护法》。  相似文献   
16.
17.
18.
赵一荻 《党课参考》2020,(8):125-125
自2017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党课参考》一直陪伴着我。工作之余,我了解方针政策、获取党务知识、提高理论水平的渠道大多源于《党课参考》。可以说,《党课参考》与我见证了彼此的成长。在过去的2019年中,《党课参考》先后推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课特辑》《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课特辑》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系列党课等,为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
在现代政治合法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取决于其价值原则的普遍认同,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哲学人学本体论上坚持"以人为本",并在认识论上准确地认识人的本质,实现哲学范式上人的本体与认识上的同一性,从而达到实践上的知行合一。但是,在关于人的本质及其认识问题上,无论是传统的形而上学人学范式还是胡塞尔以来的现象学人学范式,都没有化解关于人学范式上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之间的内在紧张,这是造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认同困境的哲学根源。马克思的人学超越传统形而上学和现象学人学范式,在"实践的现象学"意义上实现了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内在统一,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