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7篇
  免费   33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87篇
外交国际关系   698篇
法律   1298篇
中国共产党   273篇
中国政治   447篇
政治理论   123篇
综合类   39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217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黄祺 《新民周刊》2012,(47):28-30
法律界人士称,中国现实社会环境中,要遏制个人信息泄露,政府负有最重要的责任。政府需要重视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以强制力规范政府机关和商业机构的行为。人人深受"被问候"之扰,但又只能无奈接受——这是当前社会个人信息泄露的尴尬现状。我们常被各种陌生人"问候":先生,您位于某某路的房子需要出售吗?女士,恭喜您成为新妈妈,您最近...  相似文献   
102.
网络反腐体现了言论自由并成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官员隐私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已获得普遍认同并在国际上逐渐成为或已经成为一种宪法性权利。两者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权利,存在着天然的冲突和矛盾。需要从明确官员隐私权范围、加强立法保护和增强公民权利保护意识三个层面加强对官员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3.
《政法学刊》2017,(3):32-39
指纹信息具有特定性、稳定性和触物留痕性,在法律性质上属于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有敏感与一般之分,前者受隐私权保护,后者可成为财产权客体。指纹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但隐私公开在信息社会下具有相对性,即在特定领域内公开并不意味着在任何领域均公开,所以指纹搜集并不必然侵害隐私权。隐私权作为一项基本权利,对其限制须受公法规制,即须符合法律保留原则和比例原则。指纹搜集缺乏相关授权法律,不符合法律保留原则;未建立完善的配套制度,未必符合比例原则。建议立法机关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以补足指纹考勤等信息利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04.
媒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乃至国家政治中历来扮演重要角色,它不仅是观点、信息的传播媒介,也反映着大众舆论和社会思潮。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自媒体等新兴技术一经普遍运用,其"魔力"就远远超出了"发明者"的想象,大到国家政治进程、小至人们日常生活状态,无一不受其影响。在司法领域,媒介同样举足轻重。本期开设专栏,围绕"媒介审判""隐私权""知情权"等关键词展开讨论,作者身份各异,观点也不尽一致,但相信读者阅后概能有所得。  相似文献   
105.
"私人侦探"是神奇和智慧的代名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一职业的发展却充满着艰难。要想全面了解它,必须从立法、法理和实践三个层面进行立体式的分析,包括立法体例、行为模式、管理模式、权力与权利关系、实践中做法等,其核心问题在于调查行为———虽然法律有明确规定,法理也有所要求,但实践情况较为复杂,甚至可能会违背法律和法理。故以调查行为为视角来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私人侦探之实践问题,对解决法律、法理与实践的冲突大有裨益,这些都对我国私人侦探立法的必要性和实践的可行性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板,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6.
金磊.是吉林省政协委员、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2008年10月19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到金赛药业调研时说:“金赛的发展方向代表了民族医药的发展方向,值得总结”。  相似文献   
107.
目前隐私权在我国尚未成为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对于网络隐私权更没有明确的定位,当权利人的网络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很难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本文以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民法保护为视角,通过对网络隐私权概念的阐释,以及对网络隐私权的侵权行为进行重点分析,提出了我国网络隐私权民法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8.
马开轩 《人民论坛》2012,(23):54-55
目前,国内关于新闻报道权如何对公众人物隐私权进行制衡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从权利冲突舍其轻的一般原理出发,文章剖析了新闻报道权优先于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法理基础,解析了新闻报道权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制衡,这种制衡应仅限于与公共利益、公众兴趣有关的部分,并且不同类型的公众人物隐私权限制的范围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9.
电子健康记录的蓬勃发展呼唤建立新的法律制度,以保护与之相关的信息隐私.遵循在保护和利用之间寻求平衡的基本理念,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订立了《健康记录和信息隐私权法》.介绍该法内容,提出我国个人健康信息立法的途径选择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0.
自从20世纪60年代互联网出现以后,它的迅速发展已经深入影响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从一种工具变为我们人类生活必需的一部分,取代了其他信息传播的方式而成为一种主流。网络的出现使得大量的信息资源得以共享,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但是,网络的畅通性也使得我们个人的大量信息曝光于社会之中,极大地威胁了我们的隐私和个人空间。在此背景下,网络实名制作为一项备受争议的制度出现在我们面前,怎么样更好地运用这个制度来保护我们的网络隐私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