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7篇
  免费   33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87篇
外交国际关系   698篇
法律   1298篇
中国共产党   273篇
中国政治   447篇
政治理论   123篇
综合类   39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217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应用超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技术对辽宁地区200例正常人精子黄递酶Ⅲ型(DIA)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其基因频率分别为DIA_3~1=0.6850,DIA_3~2=0.2875,DIA_5~3=0.0275。由阴道液、唾液、乳汁及无精子症精液不能判定DIA_3型。室温保存精斑可检出时限为9个月。  相似文献   
992.
生物技术所具有的人为改变生物自然性状的能力,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并与人类社会的伦理观念发生了冲突。在专家学者、政府部门和各界的共同努力之下,发达国家目前已初步建立了生物安全规范体系。在国际范围内,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制定了《国际生物技术安全准则》。为此, 我们必须加强对生物科技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科学上的任何一样进步,人类都可以拿来作为武器。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会研制出杀伤力更隐蔽的新一代生物武器——基因武器。《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对于禁止生物武器、防止生物武器扩散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国际军控条约体系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集体安全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包括生物武器在内的一切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高度重视公约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93.
论我国网络隐私权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隐私权是隐私权在网络及网络环境中的延伸。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网络隐私权的侵犯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为了更好地加强对网络空间隐私权的保护,应在借鉴国际范围内隐私权保护模式的基础上,确立隐私权为独立人格权的法律地位,并制定专门的网络隐私权法律制度,以构建我国完善的网络隐私权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94.
创伤修复是一个复杂而有规律的过程,有细胞因子、细胞外间质成分、蛋白酶、立早基因产物等多种因素的参与,本文结合新进文献,对创伤早期修复机制的最新研究及其法医学上的应用前景予以总结。探讨其在法医损伤时间方面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5.
996.
公安档案开放是实现公民信息利用权和公安档案自身价值的具体体现,在当前我国努力实  现政府信息公开和依法行政的新形势下,公安档案开放的意义更加深远。公安档案部门应严格按照法  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的要求,处理好保密与开放的关系,明确档案开放的范围,严格档案开放的程序,并注  意公民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997.
Personal health care and medical treatment information are both personal information which can be used as a sign to identify each individual. Such information shall be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owner. The comprehensiveness of personal health care and medical treatment information makes it more valuable than the simplex personal information. The controlling right of personal health care and medical treatment information is irretrievable once deprived. The rights of controlling, managing and using regarding personal health care and medical treatment information can be separated appropriately. The right of privacy is an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right. For the protection of public interests, the right of personal privacy shall be appropriately limited. Meanwhile, the government shall be responsible for the protection of personal health care and medical treatment information. Tang Xiaotian is a professor and supervisor in charg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division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and deputy General Secretary-in-chief of the Society of Law of Shanghai, whose main studies is focused on victim science, criminal law and criminology. Till now, he has 8 monographs and over 90 articles published in academic journals.  相似文献   
998.
论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萌 《前沿》2010,(9):74-77
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技术性使得网络时代的隐私权保护变得异常脆弱,网络隐私权是传统隐私权的一种延伸和扩展,伴随着网络隐私权侵权的多样化及复杂化,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我国网络隐私权的防护能力较弱,存在于我国互联网上的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主要是对于个人信息的非法侵害,而且有关网络隐私权的立法目前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面对我国网络隐私权的现状,其立法完善和保护成了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9.
人类基因编辑行为影响受试者的身体健康,威胁人类遗传的安全,践踏底线生命伦理,因而我国立法者将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行为犯罪化。探究设立该罪保护的法益,不能停留于生命健康、公共卫生等传统法益层面,而要上升到人类遗传安全和生命伦理层面。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行为是否值得刑罚处罚,应当从危害结果、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现代风险、底线伦理四个方面考量。认识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罪的实行行为,要从形式与实质两个方面展开。在形式方面,基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应排除刑法没有明确规定的四种行为;在实质方面,基于法益保护原则,应排除对人类传统安全、生命伦理没有危险性的基础实验、临床前实验。另外,不能将胚胎、受试者误解为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罪的犯罪对象。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建立一种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的快速诊断方法,基于ILTV g B基因设计特异性探针和引物,建立一种基于TaqMan探针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结果显示,ILTV qPCR方法的标准曲线为y=-3.892 9x+44.607,线性相关值(R2)为0.998 8。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0×10 copies/μL,批内与批间重复性检测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64%,且与其他鸡源病原体无交叉反应。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该qPCR方法的检测阳性率为98.7%,而普通PCR的检测阳性率为92.61%。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ILTV的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为ILTV感染的预防和诊断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