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2篇
世界政治   40篇
外交国际关系   52篇
法律   60篇
中国共产党   74篇
中国政治   166篇
政治理论   68篇
综合类   12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1.
非基督教运动是1922~1927年发生在全国范围的、反对帝国主叉利用宗教进行文化侵略和渗透的运动.人们纷纷组织起来,运动可谓轰轰烈烈.一方面,一些社团把对宗教尤其是对基督教的批判与反对帝国主义的文化渗透结合在一起,在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一些基督教社团和人士在运动中采取不同的态度和作法,对自身进行反省.运动在不同团体的推动和影响下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宽容思想发源于宗教,《圣经》、《古兰经》、儒教和佛教的学说都包含有内在深刻的宽容思想。宗教宽容的政治化和法律化主要开始于17世纪洛克和培尔等学者的倡导,最终在美国的宪法及其修正案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但是,这一进程在伊斯兰国家和中国却长期未能得以顺利实现,宽容的实践仍然主要停留在宗教的层面。这是导致我国、伊斯兰国家和西方在政治、法律等领域出现本质差异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是宗教宽容在我国和伊斯兰国家仍然需要世俗化的主要理由。  相似文献   
13.
基督教在红河哈尼族地区的传入传播大致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末基督教开始传入红河哈尼族聚居区,但由于传播活动范围小,哈尼族改信皈依基督教的人数非常少,至"十年文革"期间停止传播。第二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末,基督教再次传入红河哈尼族地区,并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两次基督教的传播渗透,导致了哈尼族在信仰对象、婚丧仪式、节日文化、饮食习惯、歌舞音乐、意识形态等方面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变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云南怒江流域少数民族基督信仰在原有历史上得到迅速传播,超过80%的傈僳族群众皈依了基督,怒族信教群众也超过了50%,独龙族等各少数民族基督教信仰人数逐年上升,与基督有关的一切逐渐成为日常生活化行为,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特征弱化消失.因此,处理好宗教信仰自由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保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多样性民族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稳固改革开放成果、促进社会健康稳步发展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拉丁美洲从来都是一个思潮多元的地区,哥伦布发现美洲大地后又带来了基督教的思想,基督教从此生根发芽壮大,从维护统治阶级的工具到帮助穷人谋利益的利器。从拉美的解放神学再到现今拉美左翼领导人的宗教思想,这期间的进化过程意味着革命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马克思在19世纪认为宗教是反动势力、愚昧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堡垒。这一论断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完全正确的命题,然而拉美的左翼思潮在新时代背景下又略有不同。对于我国目前宗教发展现状与趋势而言,如何科学而合理管理宗教,做到与时俱进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6.
现代大学肇始于西欧中世纪大学,而中世纪基督教已经形成了独立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在欧洲逐渐取代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地位,成为中世纪压倒一切的意识形态。正如恩格斯指出的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毫无疑问,在西欧大学的产生过程中,对其影响最大的就是基督教,本文试图从基督教和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对大学的保护和资助三方面来探讨基督教会在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而积极的作用。成为大学兴起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THE Nanjing 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 (Nanjing Union) is in an obscure alley in the busiest part of Nanjing-downtown Xinjiekou. It brings to mind the Chinese philosophical paradox-that the highest state of reclusion may be found within the densest urban jungle. Nanjing was formerly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enter of southern China, and served as capital for 10 dynasties. Between 1912 and 1949 it was the capital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Nanjing 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 is the highest Christian academy in China. It was founded in 1952 by combining 12 of East China's Christian seminaries. "The in-orbit development of the seminary did not occur until 1981, when it resumed enrolment,"says 90-year-old Professor Chen Zemin, former vice president of the seminary. Since 1981, the Nanjing Union has graduated 3,000 students. A full 80 percent of them work in churches, Christian organizations and seminaries across the country, forming the backbone of the Chinese Christian community. Eighty percent of the teaching staff at Chinese Christian seminaries graduated from the Nanjing Union.  相似文献   
18.
1922-1927年由知识界引发后扩展到全国的非基督教运动,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根源。一方面,中国民众对外来宗教的抵制有着历史根源,它体现在意识形态上的对立、风俗习惯上的差异和政治生活上的冲突;另一方面,新文化运动以来从哲学、文化的角度对基督教的批判,终于转变为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社会运动。非基督教运动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国内宗教批判思想的必然结果,它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农村基督教扩展迅速,而农村基督教得以扩展的直接原因是农民对于基督治病、消灾、降福、积德的相信,因此可以把农村基督徒分为“遗传型”基督徒,“灵验型”基督徒和“传递型”基督徒,农村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抗拒重大困难,更无法抗拒不可抗力的侵害,产生了心理上的无助和惶恐,而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民生活在无保障的生活中,他们在熟人社会中,以有限的社会资源盘活着自己的生活,但在同一片蓝天下的农民往往境遇相似,谁也没有太大能力来帮助别人的,这种现实的压力产生了精神的渴求,希望能有一种超验的力量能够帮助无助的人们。农村没有排泄压力的途径,或者说很少有有效的途径,面对外界的压力,他们需要寻求相互的安慰,而忙碌的人们又没有这份闲暇,这也给农村基督教扩展提供了有利机会和空间;农村没有文化的有效宣传;农民没有公共生活的活动空间,而农村基督教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的这份需求,这是农村基督教得以扩展的深层原因。我们从访谈中发现,农村基督教的信仰并不是仅仅功利主义的“灵验”,农民在信仰基督时,也生发出心灵救赎的祈求,农民在信仰基督时是有精神上的要求的,他们生活在现实而又无新奇的环境中,内心同样升起了精神方面的需求,新农村建设就需要在这些基督教得以扩展的地方加以发展,把基督教提供的满足用新农村建设来提供,就能收到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美国上世纪60年代的自由主义泛滥及其恶果激发了新保守派与基督教右翼的崛起。作为分别活跃于上层建筑领域和社会政治基层的两个新兴集团,新保守派与基督教右翼在共同目标的驱使下,通过竞相加入共和党阵营和建立全国性基督教右翼组织,实现了强有力的结盟。这一联盟支持共和党夺回了美国政坛的优势地位,并决定了美国社会近30年的整体保守趋势。新保守派与基督教右翼在外交立场上高度投契与一致,在两者联盟的主导下,布什政府针对中东伊斯兰世界推行了“自由、民主”神圣诉求下的反恐战争、铲除暴政和文明改造战略。但这一战略至今已使美国陷入日益严重而又难以摆脱的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