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14篇
世界政治   7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篇
法律   1488篇
中国共产党   387篇
中国政治   628篇
政治理论   104篇
综合类   5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309篇
  2001年   263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一、初涉案情 那是在侦查监督科工作时办理的一起案件。像往常一样审查公安局提请审查逮捕的卷宗,一起看似普通的盗窃案引起了我的注意。犯罪嫌疑人闫某,男,17岁,1989年6月出生,汉族,初中文化,户籍地在天津市西青区南河镇某村,在村办工厂上班,无行政、刑事处罚的记录,  相似文献   
302.
实践中,常有一些用人单位对《劳动合同法》产生误解,行使某些权利或采取相应措施自认为合理却被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法院否决乃至处罚,这些用人单位往往大呼“冤枉”。其实.这些处罚并不冤.因为那是劳动者应当享有的权利!  相似文献   
303.
许斌 《法庭内外》2009,(12):40-40
日前,某市正式通过媒体曝光醉酒驾车者,首批公布的名单共有106人。从某种程度上说,曝光的确可以使醉驾者得到震撼,甚至良心受到谴责,以后不敢冉有类似行为,但是这种方式真的不会影响当事人的权益,真的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起到合适的警示作用吗?这种“警示”反映了处罚中的简单思维:只要加重处罚的力度,被执法者就会洗心革面,  相似文献   
304.
论对向犯的处罚范围——以构成要件观念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刑法分则不予处罚的对向性参与行为,能否结合总则关于教唆和帮助犯的规定进行处罚?对此,有立法者意思说、实质说和折中说的争论。如果形式化地看待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可能会得出对参与者需要定罪处罚的结论。但如果坚持(定型化)构成要件观念,坚持罪刑法定原则,实质地判断行为的危害性,对参与者原则上就不能以共犯论处。  相似文献   
305.
所谓未成年人,系指未达到法定的成年年龄标准的公民。在我国是指18周岁以下的公民。未成年人法制教育,是指对未成年人进行的关于法律知识、法律制度以及根据这种法律制度建立的社会秩序的教育。这是一项意义深远非常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306.
管理不严格、监督不到位、处罚不逗硬、用人责任不追究,就是贪官长期潜伏的沃土。查办案件千千万,查处贪官万万千。追究领导用人失察的责任没有?没有。  相似文献   
307.
社会视点     
《先锋队》2010,(3)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对残疾人放宽对酒驾者更严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改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对残疾人驾驶汽车的身体条件进一步放宽,办理驾驶证业务程序进  相似文献   
308.
立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68条第1款的规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或者提供重要线索,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对于犯罪分子来说,在定罪量刑上是对其至关重要的一个情节。  相似文献   
309.
共犯的特殊性决定了共犯因果性的判断不能完全适用有关正犯因果关系的理论.帮助犯的因果性系帮助犯客观归责的基础与前提,帮助犯因果关系的构建应当以共犯的处罚根据为基础;其因果性的判断应以实行行为促进说为原则,以正犯结果引起说为补充.  相似文献   
310.
我国《刑法》第100条规定:“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现行部分行政法规中对有过刑事犯罪记录的人员从事某类行业或者担任一定职位也明确做出了禁止性规定。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构建和谐社会进程的加快,尤其是中央政法委提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少年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