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9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药枕法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外治法,道教经典总集《道藏》中收录的大量医药文献中就包括药枕方文献。《道藏》医方文献中的药枕方可分为单味药物药枕方和多味药物药枕方,前者特点为所使用药物皆属寒性药物,而后者特点为所含药味多,且多为文献的重复收录。《道藏》药枕方内容不但具有重要文献价值,同时对养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2.
中医学在疫病的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除内服疗法外,外治法对疫病的防治也起到关键作用。针灸疗法、芳香疗法、从上窍祛邪疗法、敷贴药浴法等外治法防治疫病均具有较好疗效。但不同的外治法有其独特的防治方式与使用宜忌,〖JP3〗对不同疫病的疗效也有强弱之异,在选择时应明确疫病分型,并合参时令节气、患者体质、病情选用适宜的外治法,不可拘于一法,以免失治,加重或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33.
《万病验方》又名《订补简易备验方》,是明代新安医家胡正心、胡正言所辑的临证方书,汇集了二人所积验方简省者,充分体现其治病用药特色。该书论及内、外、妇、儿诸科,于痹证治疗经验丰富,善于内外同治,不论内治外治,用药皆以简便验廉为特色。于内治用药精简,辨治得当,善用苍术、白术理脾祛湿,久病及肾则重补益,喜用膏酒滋补,发挥药食同源之效。于外治灵活运用敷、洗、熨诸法,总以祛风除湿、活血行气止痛为纲。  相似文献   
34.
儿科中的一些疾病,用外治法行之有效,案十则如下。 一、淋洗法 案1.感寒停食:王某,男,6岁,1985年5月6日诊。感寒停食,腹膨胀痛,不思纳食,大便量少,不发热。用生姜、紫苏叶各30g,煎汤,置浴盆内,乘热以小凳坐盆中,自上而下以手揉其腹,并以汤淋之,至水冷即止。每日淋洗2次,连用两天症状消失。 按:本案治疗方来源于《幼幼集成·卷三·食积证治》。寒则凝结,热则流通,因感寒停食,脾  相似文献   
35.
《华佗神医秘传》对肿瘤的治疗见解独到,书中诸方擅用毒药,药简力专。除了常用的内治法之外,还提出搽法、灸法、系法、外敷法等颇具特色的外治法,单用或者联合应用均具良好效果,对当代肿瘤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腹泻中医外治法的应用规律。方法 参考中医儿科学专著中有关小儿急性腹泻中医外治法的内容,并检索中国期刊网和维普资讯网2002—2011年有关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研究210篇,采用频数及百分比进行统计学描述,总结该病中医外治法的临床应用规律。结果 小儿急性腹泻的最常用中医外治法是推拿疗法、敷脐疗法和针刺疗法。推拿疗法中又以清大肠、推七节骨、清补脾经、揉龟尾和摩腹为主。敷脐疗法用药又依据证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风寒泻以丁香、吴茱萸、肉桂、胡椒和五倍子为主;伤食泻以丁香、吴茱萸、肉桂和白术为主;湿热泻以黄连、葛根、黄芩和木香为主。针刺疗法选穴则常选足三里、天枢和中脘等。结论 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急性腹泻以推拿、敷脐、针刺疗法为主。  相似文献   
37.
膏摩方疗法属中医特色疗法之一,是药物与按摩综合作用的特色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历代古医籍中收载的膏摩方广泛适应于内外妇儿等诸科疾患以及防病保健,颇受古代医家的重视。古代膏摩方运用有如下特点:针灸与膏摩一体,内服与外用一体,按摩与药物吸收一体,内治与外治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