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135篇
中国政治   204篇
政治理论   41篇
综合类   4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何栋林  李法 《今日民族》2011,(11):56-57
在禄丰县的彩云镇罗川村委会有一个叫三家村的地方,该村居住着94户393人,多年来,这个回汉彝多民族聚居的村子中,各族人民既和睦共处、和谐发展,又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共同开创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大好局面。  相似文献   
112.
汤法远 《思想战线》2011,37(2):137-138
一、功能结构:从倾斜甚至从属于政治向注重经济和社会发展演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民族政治思想的结晶,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载体和体现,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和民族自治地方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保障,具有思想、道德、文化、政策等无法替代的特有属性和功能。从社会领  相似文献   
113.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加速,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调整,社会成员思想观念亦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组成、发展历程入手,分析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及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个案,探索边疆多民族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是强化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4.
周大鸣 《思想战线》2012,38(5):11-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社区建设动员过程中,将各民族视为一体的"居民动员"逻辑,忽视了社区中各少数民族历史地和实践地形成的民族意识和组织结构特征,从而导致城市社区中民族关系的紧张。一个包括各民族在内的多元主体治理的权力格局的形成是社区自治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具有自我管理能力的社区自治组织结构设置,是实现社区自治的制度保证;动员各民族居民共同参与,则是通过实践实现社区自治的群众基础。在多元治理主体的互动中,实现社区资源的优化整合,才能真正推动我国城市社会建设中的社区治理向社区自治方向前进,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5.
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个思路是非常好的。如果说我们国家的文化需要有区域}生分工的话,我觉得贵州的民族文化、红军文化、抗战文化等都值得发扬与传播。  相似文献   
116.
与以往较为平静的情况相反,近年来无论是民族问题事件还是有关讨论,都时不时地引起人们的注意。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本来就不可避免,而在当今新的形势下,民族问题也出现了更为多样的情况,成为不得不解决的难题。当前民族问题多发、面广、复杂当前中国的民族问题不容乐观。首当其冲的是新疆问题。自2009年“7·5”事件以来,除了不长一段时间的平静外,近两年来,各类暴恐事件发生的频率高,手段残忍,伤害的空间范围和对象也不断扩大。我们一般把这些事件与民族问题和宗教问  相似文献   
117.
刘启虹 《今日民族》2015,(1):50-52,66
"佛性之地",是赞叹西双版纳最简单最直接的表述。南传上座部佛教于隋唐时由缅甸传入云南。13至14世纪,随着用泰国兰那泰文译注的大批巴利文佛经在傣族文化区的传播,西双版纳开始建立佛教僧团,修建寺塔。特别是有了刻在贝叶上的佛经之后,南传上座部佛教才正式传入。西双版纳的佛性,源于她的山川地貌、人文礼俗,特别是多民族聚居地,土地上的主人以及他们怀抱的田园、劳作、歌谣与笑颜。  相似文献   
118.
《学理论》2016,(4)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散居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不断增加,民族分布和交往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城市多民族社区应运而生。然而,由于我国正处社会转型期,形势和环境复杂多变,传统的社区治理格局已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政府组织、企业组织、居民组织等多元主体都参与治理的协同治理模式。协同治理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居民利益最大化,但目前我国城市多民族社区发展尚未成熟,居民很多利益诉求还得不到满足。同时,多民族社区的治理仍然面临着社区工作者人员不足、社区凝聚力不强等难题。作为城市多民族社区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院校,她可为社区开展工作提供一定的人员支撑、智力支持,从而使民族院校的主体作用得以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9.
《党的建设》2013,(9):48-48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相似文献   
120.
应以历史文化、政治体制和执政理念认同为前提构建统一多民族国家意识形态认同,宗教信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是历史文化认同需要破解的一个核心问题,政治体制认同必须明确在民主、国家形式以及社会与法的相容性等问题上的原则,执政理念认同的难点在于执政党如何有效回应当今社会的多元政治观,实现人们对于政治的回归,统一多民族国家意识形态认同既是新社会空间的构建过程,又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一种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