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81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76篇
各国政治   105篇
工人农民   49篇
世界政治   19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2篇
法律   842篇
中国共产党   2458篇
中国政治   2975篇
政治理论   1360篇
综合类   164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264篇
  2014年   638篇
  2013年   627篇
  2012年   825篇
  2011年   875篇
  2010年   758篇
  2009年   743篇
  2008年   782篇
  2007年   598篇
  2006年   513篇
  2005年   502篇
  2004年   434篇
  2003年   310篇
  2002年   358篇
  2001年   219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刘德会 《学理论》2010,(2):76-77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伟大的政治思想家。他从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奴隶制城邦处于崩溃状态的现实出发,提出了挽救奴隶制的政治主张。他的政治思想内容丰富,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2.
学报杂志是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主办,按照中国学术期刊技术规范要求出版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哲学社会科学类综合性理论刊物。本刊谒诚欢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党政干部赐稿。  相似文献   
103.
张玫瑰 《理论月刊》2010,(6):103-106
法律论证的可废止性和非单调性决定了单调的演绎逻辑在法律领域的不适用性。法律论证理论的兴起和发展与其知识论基础的演变和发展有关。作为一种非经典逻辑的法律论证是从狭义的论证图式逻辑(分析哲学传统)走向包括修辞学(解释学传统)在内的广义逻辑过程中兴起的。分析哲学传统和解释学传统融合与相互渗透对立是当代法律论证理论的哲学认识论基础。它们共同为法学提供了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难题思维以取代体系思维,也共同反对传统三段论式的涵摄模型,法律论证理论的兴起正是基于这种融合主义的知识论立场。  相似文献   
104.
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哲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对于马克思哲学的内容和本质仍然存在着争议。实际上,在马克思本人那里,其哲学思想主要呈现为三种形态,即学术形态、政治形态和大众形态。研究马克思哲学的三种形态,推动这三种形态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于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5.
王里 《前沿》2010,(8):24-26
以人为本和社会正义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社会理想,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价值核心,社会正义是以人为本的政治价值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和社会正义的和谐统一,必须坚持机会平等原则,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起点公平;必须坚持规则公正原则,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利益分配机制以及坚持结果合理原则,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06.
107.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繁荣珠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因而要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在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和紧迫性,有效整合优化我市社科资源,着力发挥社科人才的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为"再造一个新珠海"作贡献.  相似文献   
10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哲学创新视角分析它的提出及其哲学内涵,还可从中发掘出其对当今如何进行哲学创新所具有的重要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9.
美丽的了断     
法律制度出自人的手笔,所以与人的认知能力密不可分。例如,法典化以理性主义为哲学基础,法典崇拜折射出可知论的乐观;诉讼理论从追求“客观真实”转向“法律真实”,则表明人类开始承认自身认识能力的局限。波斯纳在《法律与文学》中认为:法律起源于复仇。在专门的司法机构产生之前,复仇是私人与家族的事务,由于私人复仇导致社会成本过大,逐渐出现了专业复仇机构——司法机关。这种观点给予了一种启示:法律的任务是了断。诸多法律制度验证了这一点:诉讼时效:两审终审;举证责任……这些制度设计都宛如歌曲《当爱已成往事》所唱,“真的该断了过去,让明天好好继续”。生活需要继续,冲突必须消解,所以陈年往事不再  相似文献   
110.
技术合同作为技术成果商品化的法律形式,有着特定的范式、内容和要求。文章对技术合同的经济"成本"打量进行了分析,并从哲学角度对技术合同进行了思考,认为技术合同存在着对立与统一、形式与内容、可能与必然的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