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7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56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25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91篇
法律   149篇
中国共产党   408篇
中国政治   562篇
政治理论   169篇
综合类   22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252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李海龙  毕颖 《党政论坛》2013,(13):15-18
大国关系是指大国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它是国际关系格局和国际秩序规则的决定因素。近代以来,大国关系经历了二战之前以“对立与战争”为主的时期,冷战期间以“对峙与竞争”为主的时期,以及冷战结束后以“竞争与合作”为主的时期。前两个阶段为革命性国际体系下的传统大国关系,后一个时期为稳定性国际体系下的“新型大国关系”。  相似文献   
92.
旧的全球治理,即国际治理,在回应日益增多增大的全球问题、全球挑战上有着许多失败的记录。新的全球治理的必要性是很清楚的。但是,新的全球治理到底“新”在何处?新的全球治理应该是关于全球问题和全球挑战的新的理论与实践。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实现新的全球治理,国际社会如何找到全球治理的“新型”,即走向有效的全球治理的方式、手段和模式上的创新。当前,下述三个同时展开的进程可能导致全球治理的转型:第一,改革现存的国际制度,增加新兴大国在其中不可或缺的作用。第二,发展诸如二十国集团这样的相对理想却初生的全球框架。第三,在联合国主导下,建立一系列针对日益增加的全球问题的新的国际制度。中国等新兴大国构成全球治理转型的主要动力之一。在一些具体的全球治理领域,诸如冲突后管理、金融治理、地区治理,这些国家可以通过提供务实而有效的全球问题解决方案来增强它们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军事关系历来是中美关系中重要而又脆弱的一环。妥善处理和稳步推进中美军事关系对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同时也有助于向外传达中国和平发展以及乐于担负大国责任的意愿,树立良好的大国形象。本文根据目前中美军事关系的发展现状,分析中美军事关系发展中的限制因素,包括国家属性差别、国家利益博弈、军事实力差距、国际体系结构变化及台湾问题等,建议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军事关系应从扩大合作、正视分歧、控制冲突的角度去寻求路径。  相似文献   
94.
魏冰  刘丰 《外交评论》2022,(5):19-52+165+3
冷战结束后欧洲地区维持了近三十年的总体和平,伴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而彻底回归到权力政治时代。北约是理解欧洲安全动态的关键,欧洲的和平由北约强大的军事力量支撑,美欧与俄罗斯之间的竞争与对抗则与北约扩张紧密相关。冷战结束后,北约不仅继续存在,而且在成员规模、行动空间和功能领域三个方面不断扩展。关于北约的存续与扩张,现有研究主要从北约的制度属性、成员国共享的价值理念、美国维持霸权的需要三个角度加以解释,但都无法准确理解后冷战时代北约扩张的全过程。作为一个具有集体安全属性的军事联盟,北约创建与维持的动力来源于成员国面临的安全威胁与联盟安全供给能力之间的匹配。冷战时期,北约与成员国将苏联视为紧迫威胁,由此建立起安全供需平衡。尽管苏联解体破坏了这种平衡,但北约独特的制度设计赋予其高度的灵活性,提供了双方在其他安全问题上重新形成供需平衡的可能性。在后冷战时代,族群冲突、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对俄罗斯的担忧仍然存在,这些因素重塑了成员国的威胁认知,推动北约通过不断扩张来调整安全供给能力,以匹配成员国的安全威胁需求。北约扩张的过程由战略理念、机构改革、能力建设和情报共享四个部分构成,核心目标在于适...  相似文献   
95.
新国际主义与中国软实力外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需要我们研究有中国特色的软实力概念.软实力与硬实力相对,不仅指制度力量与文化力量,还包括国际认同、话语实践以及外交艺术.它在国际关系方面实质上体现了国家在国际社会化、制度化与国际合作中的地位,在外交方面往往与国际主义路线有着密切的联系.国际主义曾经为20世纪中国的大国成长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在今后的和平与发展进程中仍然是软实力外交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6.
张力 《南亚研究季刊》2022,(4):1-19+155
俄乌冲突对国际政治与经济格局带来强烈冲击,突显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之间的战略对抗,其中印度的“中立”立场受到关注和争议。从总体上看,印度保持“中立”是地缘政治权衡、对印俄和印美关系的损益评估、战略自主思维、印俄防务合作的特殊性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也是印度寻求最大限度规避战略风险和追求自身利益的必然选择。印度涉身主要大国间的战略博弈,寻求与俄罗斯和西方保持均衡互动,竭力化被动为主动和改善自身处境,并伺机发挥调解作用,寻求在维护印俄关系的同时继续密切与美国的战略合作。考察印度如何应对俄乌冲突及其背后的大国博弈,有助于认知印度在当前国际关系中的角色定位和对外战略特征。  相似文献   
97.
98.
戴树涛 《创造》2001,(12):42-42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至今仍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们考虑全局问题的一个重要立足点。农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需要。只有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好,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艰苦奋斗,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保证农村改革和建设的顺利进行。只有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99.
1999年德国政坛风云变幻,施罗德政府在内政外交各个方面经受了一系列严峻考验,内外政策作了一些调整,保证了执政联盟平稳跨入21世纪。未来一年施罗德政府执政重点仍将在内政方面,着力点是确保执政联盟内部稳定和解决税收、债务、失业等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在外交上将继续调整各项政策,保证德国成为世界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100.
中英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中国与西方大国建立的第一个全球性战略伙伴关系,对中国处理与大国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具有开创性意义。本文梳理中英伙伴关系的曲折演进历程,对中英伙伴关系的双边、地区和全球合作现状进行评估,厘清中英在全球层面发展伙伴关系的主线方向与制约因素,展望中英全球伙伴关系发展的可行路径。本文认为,中英伙伴关系在波折中前行,双方在促进自身发展上相互需要,在全球议题上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面向未来,双方关系应提升战略性,以平等相待、相互尊重为原则;增强务实性,以合作共赢、互利互补、机制深化为目标;拓展全球性,以包容理念、责任意识为价值共识;促进包容性,以加深理解为导向进一步加强人文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