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6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45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3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侨园》2011,(11):30
关于生命现象,历来说法各异,各有其理,也有偏颇。"生命在于运动",从文字意义上讲,宇宙万物都在运动之中,人的生命亦然。"生命在于静止",也有其理,这里说说"生命在于平衡"。①环境平衡:一切健康长寿的生命,必须与环境保持平衡。要保护适宜人类生活的大环境,创造适宜人们生活的小  相似文献   
62.
陈碧 《理论月刊》2010,(6):59-61
"阴"、"阳"是《周易》基本哲学范畴,包含着丰富的生命美学意蕴。揣摩《周易》卦象爻辞,我们不难发现其中遗留的生殖崇拜文化印痕;《周易》多言生,少言死,把生的法则升华为生命的最高原则。阳爻之阳刚美、阴爻之阴柔美是《周易》生命美学中很重要的表征。《周易》阴阳之生命魅力还体现在其周流变化中产生的气韵之美,而气韵是中国美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气韵流动,万物达到化生之境。  相似文献   
63.
人生话题不外乎成功、机遇、幸福、爱情、金钱、财富等,这些词汇一般体积庞大,刘彦新近出版的《人生走笔》便从小处切入,一个新闻、一种体验、一桩案例、一种纠结、一次困惑、一种焦虑,都能引发人生思考,转而沉入历史,从传统国学中寻求精神资源,细加印证,然后浮出现实的水面,重新解读"老生常谈",道出荒诞人生真相,大道理化解为小处方,累积一二百篇,篇篇不温不火,既清热解表、中通理和,又缓释  相似文献   
64.
龚某诉上海某房地产公司一案,涉及多种法律关系,其中"阴阳合同"效力的认定,是本案的关键所在。在房屋买卖领域,尚无法律对"阴阳合同"的效力认定问题作出明文规定。司法实践中,法院在处理"阴阳合同"房地产买卖合同纠纷时,通常认定"阳合同"为无效合同。  相似文献   
65.
儒学行至宋代,气象为之一变,“本体”探讨成为主要学术任务,理、气、心、性等“核心话题”的彰显,昭示着其时代特色与学术水准。司马光与主流儒学有所不同,他通过“中和”范畴,使儒学各德目统合起来,“中和”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具有本体意蕴。本文主要从阴阳中和、心性中和、中和养生论等方面及“礼者中和之法,仁者中和之行”命题来探讨司马光的中和思想,以阐述其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66.
无吃不太极     
中华养生学融防病、治病、康复等方法为一体,强调的是顺其自然,协调阴阳。在理法上以养神、虚静为主,主张中和,节制并与修德、修身相结合。养生在方法上,体现在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领域内,其中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是饮食。  相似文献   
67.
李宝玉 《求索》2008,(6):57-59
《易经》阴阳和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宗旨在于阐释宇宙阴阳刚柔动静的变化,《易经》阴阳学说及整个和谐理论体系与我国传统哲学相一致而日趋完备和臻密,并逐步积淀为一种思维定势。《易经》倾向以儒家为主流,兼融道家、阴阳家,其阴阳和谐思维代表了我国传统哲学和谐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当然《易经》过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忽视人对自然的改造,结果在先民的心理底层沉积了一种对自然崇拜的宗教感情和审美情趣,这是《易经》阴阳学说的内在缺陷。  相似文献   
68.
常生禾 《学理论》2010,(11):86-87
"阴阳"、"矛盾"这两个中国古已有之的概念,常常互相替代、互相诠释。从逻辑角度辨析,两者是从属关系。哲学宜用"阴阳",逻辑宜用"矛盾"。全用"矛盾",哲学易生只有对抗无统一的误会。建议各就各位。  相似文献   
69.
梁一群 《理论学刊》2007,1(7):104-108
传统文化中关于和谐思想的论述,其所遵循的,是古代中国特有的“阴阳互补”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在理论层面上认为,世间万事万物的运行及其所遵循的“道”,归根结底是“阴”和“阳”两种基本力量彼此消长互为作用的结果。因此该模式的理论支点不在某个元点上,而是在整体系统的全面观照下因时因地强调其中的某个方面,以此折中调和来消解有可能发生的不“和”情状出现。传统文化中的这一特点,我们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有必要给予正确的对待。  相似文献   
70.
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翠玲 《前沿》2008,(6):179-181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具体表现为儒家的天人合一观念和中庸理想、道家的天道自然及《易传》追求阴阳和谐,这些思想在当代社会其意蕴得以重新阐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