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31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63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4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刘夏 《北方法学》2016,(5):69-82
在美国的司法实践中,女性犯罪人被判处或执行死刑的数量与比例要远低于男性犯罪人。死刑适用中严重的性别歧视问题引发了美国学者的广泛关注与激烈讨论。他们主要从司法制度与公众情感两方面探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提出了"骑士精神"、"邪恶女性"等理论,并就性别歧视与平等保护的原则冲突与协调展开深入论述。这些研究成果对进一步推进我国死刑改革具有借鉴意义。除了严重违背女性社会性别的罪行之外,我国应当严格限制对女性适用死刑。  相似文献   
142.
麦金侬作为西方女权主义者,对马克思恩格斯尤其对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关于妇女的论述进行了批评.本文试图针对麦金侬的批评来重读<起源>,同时把最新的性别研究成果纳入进来,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妇女理论.  相似文献   
143.
美国女权主义法学平等与差异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权主义者由于受到后现代思潮的影响,否定统一、抽象的平等标准,不赞同把两性是否存在差异作为讨论平等问题的基点,但实际上后现代女权主义法学更加关注差异问题,并且拓展了差异的含义和范围。通过对平等与差异观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各女权主义法学流派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批判和否定,从激烈纷繁的辩争中我们可以发现各流派关于平等和差异的讨论是一种辩证的否定之否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4.
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的他,体貌端庄、温柔体贴,不赌博、不酗酒、不抽烟、不碰别的女人。下班就回家,遇有妻子和朋友外出聚会,总毫无怨言地开车接回妻子。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公认的模范丈夫,他的妻子居然以“太正统,太没个性”为由上诉法院要求离婚。法院在调解无效的情况下,驳回妻子的诉讼请求,但是横亘在夫妻心间的裂痕却已是难以修补。这是2005年5月最轰动京城的模范丈夫被休案。  相似文献   
145.
上海女作家王小鹰所著<吕后·宫廷玩偶>,在历史与文家之间作了可贵的探索,力图用文学形式还原历史上的吕后.但作者将吕后定为政治、历史、男人的玩偶并不确切,犯了与其他女权主义作家相同的错误.  相似文献   
146.
民族国家观念的建构与女性个体国民身份确立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中国的女权运动与民族主义运动是现代性追求的两个侧面。文章首先分析了“天赋人权”观和“民族国家”理念的内在逻辑,论证“天赋人权观”和“民族国家观念”内在地包含着女性个体身份确立的要求,其构建和传播过程为近代女权运动开拓了新的话语空间。其次,分析观念传播和话语建构的过程,分析男性和女性话语的共性和差异性。认为近代女权主义者策略性地使用了男性主流话语和国家主义的女权逻辑,同时,女性通过构建“同为国民,同担责任”的话语和“同担责任”的行动确立了女性的主体身份和彰显了女性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相似文献   
147.
西方女权主义性别平等观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女权主义对性别平等问题的理解和追求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追求无视性别差异的性别平等,主要代表流派为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然后是追求在性别差异基础上的对不同性别的不同对待,主要代表流派为激进主义女权主义,直至最近,人们对性别判断问题的理解又深入到了个性、人性的高度。人们开始以一种新的眼光看待以前对性别平等的解释,并且指出,人们需要重新思考甚至超越西方女权主义的传统平等理想,主要代表流派为后现代女权主义。  相似文献   
148.
黄伊梅 《理论前沿》2006,479(14):36-36
女权主义是指任何一种为中止以男性为中心、追求男女平等、消除一切对妇女的歧视的种种努力。它既是一种行动,也是一种理论思潮。作为运动的女权主义起源于欧洲近代,是欧洲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和启蒙思想的直接产物。女权主义运动的主要诉求是在政治、法律和公共政策等方面要求男女平等,采取的方式则为罢工、游行、请愿、集会、静坐、绝食。女权主义理论主要是从宗教、历史、哲学、文化等角度出发,分析两性不平等的根源以及消除男女不平等的条件。兴起于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女权理论特别从文化和社会性别角度去分析男女不平等的根源。社会性别概…  相似文献   
149.
生态女权主义者倡导建立一种人类社会中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这种思潮被运用到文学评论中,更加生动地体现了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通过介绍生态女权主义理论,并以威拉·凯瑟的<我的安东尼亚>为例,探讨了生态女权主义文学评论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加深对生态女权主义文学评论观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0.
This essay explores the emergence of Muslim feminism and its rationale, and offers a brief overview on Muslim feminists' approaches to the notion of gender equality. It also navigates through Muslim feminists' diverse contributions to both feminist discourse and to Islamic scholarship by discursively engaging with Islamic faith and jurisprudence. Through this journey, Muslim Feminists have vigorously engaged themselves with historical methods, a strong understanding of power relations, and the cornerstone of religion -- the question of ethics -- to enrich their hermeneutical approaches to the sacred text and Islamic Canon. The abovementioned scholarly works empower Muslim feminists to engage in effective intra-religious dialogue. However, while Muslim Feminists' intra- religious scholarship has developed immensely in the last 30 years, their communication with transnational feminism suffers from a huge gap that needs to be filled with a mutual language. By acquiring the extra-religious mode of communication not merely founded on Islamic thoughts and methodologies, Muslim feminists will be enabled to communicate within a broader scholarly landscape. To reach out for universal and comprehensive interface among believers and non-believers, I will explore this potential for extra-religious communication by offering postmodern terminologies and themes, including deconstruction, the undercutting of a singular narrative and the infinite semantic nature of text. Such dialogue will serve as a hermeneutical tool to pave the way to diversity and openness in feminist discourse. Such openness will enable feminist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o explore and create new possibilities that can be channelled toward a more meaningful inclusion for more marginalised feminist voices in the global arena and, ultimately, build coalitions among them to overcome sexism, rac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